返回

第16章

首页
    初只说他叫燮……”看觪笑得更厉害,我急了,干脆瞪着他不说话。

     觪笑够了,哄我道:“姮勿恼,此人久负盛名,为兄也曾与他有所交往,姮想知道,说与你听便是。

    ”我看他回复正经,方才收起脸色,仔细听他说。

     他想了想,道:“燮父继位之初,即以少年之龄行冠礼,至今已有五年。

    ” 二十岁,我点头。

     “唐都不足以御外治内,燮父遂迁都于晋水之阳,封晋侯。

    ” 有魄力,我钦佩。

     “自即位以来,国中安定,戎狄无犯,天下皆赞其能。

    ” 有才华,我暗叹。

     “至今无娶。

    ” 这条最重要!我笑逐颜开。

     燮虽然年轻,但气质沉稳,看上去略显老成。

    我虽然喜欢他,却一直隐隐担心,男子冠礼后便要婚娶,如果燮已经娶亲,我还和他谈什么恋爱。

     心中一块大石放下。

    我状似随意地问觪:“缘何?” 觪答道:“晋国北面戎狄,自唐叔虞以来便征伐不断。

    燮父少年继位,时人心不稳,戎狄虎视,曾于周庙立誓,戎狄不定无室家,故而至今无娶。

    ” 我听了不禁唏嘘,这人竟如此倔强。

     自远古以来,人们无不以多子为尊,男子冠礼后一般都速速成婚以繁衍后代。

    对于诸侯而言,子嗣对于地位的巩固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性,而联姻带来的政治保障更是各国细细权衡的目标。

    燮初登君位,晋国根基不稳,结一门强势的姻亲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他却在周庙立下如此誓言,是年少气盛使然? 在母亲眼里,这绝对是愚蠢的。

    据我所知,自从觪冠礼之后,母亲一直在各国的适龄贵女中为他物色太子妇。

    首选的当然是王室,可惜王姬们都许人了;于是把目光投向母家卫国,据说舅舅王孙牟有个女儿今年十四,母亲已经往那边透露了意向;再次是鲁国和齐国,候选名单上,它们并列排名。

     不过燮的选择对晋国候位的继承没有多大影响。

    这个时代的嫡长继承制度并未完全确立,当年武王就曾有意传位给周公。

    我听说唐叔虞有三子,燮的下面有两个弟弟,倒也后顾无忧。

     觪见我满脸喜色,问我:“闻燮父未娶,姮可庆幸?”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