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章

首页
    水生,很可能来源于古人滨水的生活环境,这也和水稻的地位不谋而合。

    我怀疑龙山文化时期,河梁乃至中原地区的气候、环境和现在有很大区别。

    ” “现在环境考古有什么技术可以核实?” “我们在做孢粉组合、氧碳同位素、化学组分这些古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了。

    ” 黎永济点点头,现在他在专业领域基本无法再给历中行什么指导,时代进步得太快,已将他远远抛下。

    历中行又是新生代的佼佼者,考古学四个主要就业方向,一是田野,二科技,三文物,四博物馆,他选择了田野一线,但除了博物馆涉猎不多,其他方向亦不在话下。

     得益于近年的治理,圻河河梁段的水文状况愈佳,此时泥沙沉积,上层泛着碧绿色,黎永济虚眯双眼,看见一片雾蒙蒙的绿闪动着绮丽的光点,河风带着熟悉的气息,藻类的,水生动物的,以及生硬的石和黏稠的沙。

     老人深深呼吸,吐出一口怅然的浊气。

     忽然,他听见身后推着他缓缓前进的历中行也惘然一叹,似有不决。

     黎永济不催,等到历中行修饰好措辞,慢慢说:“老师,我最近跟一个朋友吵架了。

    ” “金猊?还是那个……小狐狸?”近来历中行说得多,一口一个姚总,黎永济就没记住名字,印象里仍是他第一次提起这个人时的说法。

     历中行呛了一下,抓抓头发,半是好笑半是不好意思:“什么小狐狸……” “不容易。

    ”黎永济说。

     “嗯?”他不知老师指的什么。

     “现在这个年纪,交了一个能吵架的朋友,还是你主动吵,不容易啊。

    ”黎永济感慨,“中行,你和气,脾气好,其实只是不在乎别人,只要不触及原则,什么都能容忍……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君子和而不同,可不是说毫无冲突。

    ” 历中行哈哈笑:“我还没开始讲,老师就已经教育我一通了。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