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5章

首页
    这局面,不是戚渺想看到的。

     所以,她吩咐张翠芝负责采买钱家囤粮,再安排张桑良随船将粮运至回水涧。

     想要从根源上改变这个地方很简单,将回水涧埠头盘活便可。

     而这,与对付钱家,并不冲突。

     至于水产,整个地谷县,不缺鱼虾泥藕,物以稀为贵,多了自然不值钱。

    加之粮食金贵,但凡有可能产粮之地,都不会用作它用,是以,难成规模。

     ...... “什么?你们要承包我们这里所有的土地?”年近六旬的老爷子,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承包这个词虽然陌生,但张桑良表明来意后却显得格外贴切,只是,回水涧之所以叫回水涧,不止是因为埠头,还因为河水倒灌入田地,几乎没有几亩能栽种粮食至顺利收割。

     田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哪怕明知道很大概率颗粒无收,大部分还是会抱着侥幸心理耕地劳作,有时候运气好确实有收成,但谁都清楚,这是没有保障的。

     眼下,有人竟然看上了他们名下的土地,比照最高产出给粮食承包,并且,如果他们愿意按照要求做工,还发粮食抵工钱。

     相较真金白银,他们确实更想要果腹的口粮。

    可,人在家中坐,真会有这种好事发生? 张桑良不明白戚渺为何会看上随时可能被淹没的地,但他知道必须照办。

    “粮食都在这里了,还会骗你们不成?白纸黑字,签字画押,童叟无欺。

    ”话音刚落,就有人嚷嚷着自家有十几亩上好良田。

     早就将情况摸清的张桑良翻了个白眼,什么上好良田,淤田还差不多。

     想到这,他暗自叹息,赔本的买卖,东家咋想的? 面上却未表露分毫,正色强调,被承包的土地,无论之后要作何用,他们都不能干涉,直到三年承包期满。

     三年? 那得废多少银子啊? 张桑良只觉肉疼。

     与之相对的,是回水涧老弱病残们欢呼雀跃的声音,土地只是承包出去三年,终究还是属于自己,按照约定给到手的粮食是以往的最高产量,相当于不用劳作就有了收获。

     不仅如此,考虑到所得的粮食无法满足一家老小嚼用,还会优先招募他们打理,只需要遵照吩咐,每月都会发放一定的粮食。

     旱涝保收,无需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多余的粮食还能拿出去换钱...... 十天后,张桑良带着厚厚一沓契约回城复命,不仅是回水涧,周遭好几个村落都上赶着参与。

     与此同时,钱家粮铺已经第三次补货了,连续进账上千两,申、严两家掌柜都忍不住眼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