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要隔几天才能吃一颗。
但这已经是很好了,起码修炼速度可以提升上来。
慢慢的第一处村庄建立起来,那些药农非常感激,也非常满意这个新家。
他们不用风餐露宿,不在是无家可归,文婆婆开始教药农如何种植和养护。
楚婉兮也开始了修炼,而且非常用功。
唐老的房子也盖好了,圈了个很大的花园,文婆婆很满意。
老头子依然在忙着招收药农,已经有三个村庄了。
而且卖了一些不重要的东西,换成灵石。
灵石都被无极刻画的阵法用在山脉的各处。
毕竟这里是无根之萍,需要补充灵气,整个空间秘宝到处是生机盎然。
无极看到那些正在忙着种植药材的药农,自己做不到让所有人都远离苦难,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是好的。
心中有些喜悦,不是那种得到了什么以后的喜悦。
也不是得到赞同或者他人赞叹的那种喜悦,无极说不上,也无从形容。
管他呢,喜悦就好。
无极心中想着:也许这就是佛家讲的慈悲吧?慈是给人以快乐就是与乐,悲是让人远离痛苦就是拔苦。
《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看来慈悲是会让人喜悦的。
佛家讲拔苦与乐,慈悲最好方式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散布,施与。
布施分为三种。
一为财布施,就是财、物等物质方面的布施。
这是解决生理上的需求。
二为不畏布施。
就是帮助众生远离恐惧,痛苦。
比如看到屠刀下的羊,这时他面临死亡的恐惧,无助的依托,求生的渴望。
这时你救下他,就是拔除他的恐惧和无助的痛苦。
这是解决心灵上的需求。
三是法布施。
就是帮助众生得到法,也就是道。
要他们知道生存的意义,知道目标,知道如何去做。
这是最高的布施。
这是解决元灵进化的需求。
无极在回想着各种经文中的含义,原来所有的一切先哲早就说的很清楚了。
很多人还活在最基本的层面上,以物质为追求。
但仔细想想,当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马上会被其他物质所吸引。
而且没有注意到本质,物质的得到是为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人们活着其实主观上可以追求的就是精神上的。
喜欢,爱,幸福,快乐等等都是精神层面上的。
但人颠倒妄想以为是物质带来的,一切都可以用物质来衡量。
其实不知,这一切都是自己定义的标准在作怪。
对一个不知黄金为何物的人来说,一个馒头要超过黄金的价值。
当告诉他黄金可以换无数的馒头时,他就对黄金产生了价值。
也就产生了得到的欲望,也就产生了得不到的痛苦和焦虑。
这也是《道德经》中说的名可名,当有了名,就有了这个相,而忘了本质。
人们都在物质里打转的时候,也有人知道我们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
所以就出现了在物质上,加入精神层面需求的商品。
如乘坐的舒适,驾驶的乐趣等等。
这些还是让人在物质中挣扎,物质里沉沦。
与其刻意放生还不如法布施,让更多的人知道,因为什么生存,知道该往哪里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