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虚无缥缈的概念,我独来独往惯了,早已经适应一个人的生活,也怕麻烦,更没有兴趣与其他人建立太过紧密的联系。
方应琢不过是一个租客,我们两个连朋友都算不上,充其量是两条不会相交的线,即便某一刻靠近、使我产生了错觉,但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
我们在桌前坐下,方应琢夹了一筷子四季豆,夸赞道:“很好吃,一点也不输外面的餐馆。
你好厉害呀。
”
方应琢的赞赏总是很简单,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词,但我听着还算受用。
我笑笑:“那你就多吃点。
”
第一碗吃完后,方应琢又去盛了一碗饭。
还真是听话的乖宝宝。
尽管上次带他吃凉面就发现了他胃口很好,但看着方应琢拿饭勺把碗里的米饭压实的样子,还是让我忍不住有些想笑。
我在夏天的胃口一向不算太好,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停止。
我起身把自己的碗筷泡进池水里,给自己倒了杯白开水,又重新坐回桌前。
“你今天在学校里都去哪儿了?”我随口问方应琢。
“教学楼,”方应琢说,“采访了几位老师和学生,大家都很配合。
”
“可能觉得比较新鲜吧。
”
方应琢继续道:“我还去了你以前的班级。
”
听到这里,我喝水的动作一顿,白开水在玻璃杯里晃了一下,溅出几滴水珠,暴露了我的心慌意乱。
我沉默片刻,发出一声没什么意义的音节:“嗯?”
方应琢:“教学楼走廊里有往届学生的模考成绩,我看到有你的名字和照片,了解到你以前在三班。
”
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粟水中学会在每次大考后公示学生成绩单,我的名字一直在第一行第一列,被方应琢看到也不奇怪。
但是方应琢忽然提起这个话题,总让我觉得还有什么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