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双眼仿佛清明了一瞬,但很快,他又低下头颓丧至极道:“因为山里有死人,他们杀了三千人……别进山。
”
冬季的山林冷风不绝,师杭听得清清楚楚,因而连牙齿都有些发颤:“谁杀了三千人?在哪?”
倪瓒突然抬起头,给她指了一个方向,而后便望着她痴痴大笑道:“你不也是他们吗?哈哈哈!”
笑着笑着,他跌跌撞撞转身就要往别处走,师杭赶忙追上他,阻拦道:“倪先生,您当真不记得我了么?便是实在想不起,那您画的那幅《松林亭子图》总该记得罢?那图现在我这儿,我将它归还于您可好?”
可不提则已,一提起《松林亭子图》,倪瓒霎时便如见到厉鬼一般失态尖叫道:“你杀了郑长卿不足,竟还要来杀我?竖子!那画且留着给你陪葬罢!”
他已完全识不得眼前是谁了,说罢,他狠狠用力推开师杭,发足狂奔,不一会就再也瞧不见人影了。
师杭被惊住了,她倒吸一口凉气,双脚像是被钉在地上根本动弹不得。
倪瓒方才的话不断在她耳边环绕、回响,逼着她不得不直面一个可怖的事实。
“亭子长松下,幽人日暮归。
清晨重来此,沐发向阳晞。
至正十四年初冬,倪瓒为长卿茂异写松林亭子图,并诗其上。
”
这是那幅画上的题记,表意十分明了,说的是倪瓒五年前绘此画卷赠与友人长卿。
也正因如此,师杭才不愿夺人所爱,想着物归原主更好,可谁知竟偶然惹出了这么些乱子,还隐隐找出了真凶。
郑长卿死了,倪瓒疯了,画却落在了孟开平手里,又被他当作生辰贺礼转赠给她。
顷刻间,师杭只觉得眼前天旋地转,那画中疏阔高远的山水林台全都被染上了一层浓郁的血色,无论如何挥之不去。
顺着倪瓒方才指引的方向,望向更远些的山林深处,师杭直觉有什么更残忍可怖的景象在等着她。
也许她应该先问问山下的住持,也许她应该再问问未归的孟开平,可她一个都等不了了。
一股莫名的勇气油然而生,她提裙快步向那处行去,最终步入了一片死寂的山谷。
谷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血腥味,乌鸦在天空盘旋久久不散,师杭心中不祥的预感愈加强烈。
当她沿着小径继续深入时,果不其然,她站在崖边看见了意料之中的景象——
人皆相枕,堆迭成山,上千尸体横陈在山谷之中,真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
他们无名无姓,被无情地坑杀在这里,连谷中的树木都被鲜血染红。
地面上泥泞不堪,仿佛整个大地都在哭泣。
师杭长久立在那儿回不了神,宛如身处炼狱之中。
这是她头一回见到那么多死人,她觉得自己似乎应当做些什么,可她却什么都做不了。
因为人死不能复生。
突然,她侧过身开始不住干呕,纤细的指尖紧紧抓住树干,几乎要磨破皮肉。
她知道是哪些人杀了他们,但她不知道谁才是罪魁祸首。
最终,她强撑着一口气回到寺中,刚巧撞上黄珏。
师杭脚步虚浮不稳,差点栽倒在地,帕子也随之轻飘飘落在了地上。
“我阿姐方才说你在这儿……”黄珏瞧她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知缘由,忧心脱口道:“可是身子不适?我送你回去!”
说着,他弯腰将帕子拾起递给师杭,然而师杭却没有接帕子。
她反手揪住他的衣领,怒极质问道:“后山那群人,是谁下令坑杀的?”
黄珏万万想不到她会问起这桩事,也更想不到她会闯进谷中,面面相觑间,他也只得咬牙道:“是我姐夫下的令,但孟开平也准了。
师杭,虽说杀降不详,可我们根本负担不起那么多俘虏!况且他们可能是诈降,往后也易变生动乱,斩草除根才是上策!”
听罢,师杭拉着黄珏的衣袖,像是脱力般蹲下来,开始掩面嚎啕大哭。
黄珏知道那样的景象对一个连鸡都没杀过的姑娘家来说有多么难以忍受,此时此刻,他更加清楚地明白师杭与他们不是一路人。
于是他沉默良久,终于也蹲下身平视她,郑重道:“今日之事,我不会告诉任何人。
师杭,如果你想走,骑我的马,我送你走。
”
他想,不如到此为止罢,他竭尽全力送她离开这里。
拼一把,总比看她这般折磨自己要好。
可这话听在师杭耳中,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她不敢猜测黄珏能为她做到哪一步,更重要的是,漫山遍野都是孟开平的人,下山以后她能如何?难道跟孟开平比赛马吗?
死去的人再也活不过来了,她又一次告诫自己,既然下定决心选定了便不该向后看。
师杭不再哭了,她一瞬便改了神色,抹干眼泪沉静道:“不必了,黄将军,我有我的打算。
”
只这一句话,便教黄珏知晓了她始终都还预谋着逃之夭夭。
可他不明白,拒绝了他的帮助,她还能依靠谁?仅凭一人之力,她能逃出孟开平的围猎场吗?
这一日发生的事,孟开平浑然不知。
转眼便到了二月,孟开平本想伴师杭过罢生辰,但天有不测风云,应天骤然传来噩耗——绍兴之战,冯胜兄长冯国用暴病死于军中。
当日,孟开平并一众人等疾驰回返应天,走前,他还着人又将师杭送回了建德城内。
十日后,孟开平奔完丧,也回到了建德城。
与此同时,他还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丞相让沐恩与令宜在建德完婚,随后一道回应天。
”孟开平长叹道:“要变天了,筠娘,沐恩成亲后便也要独当一面了。
”
令宜的婚期原定在来年岁末,可齐元兴只用了一道谕,立时便将婚期提到了四月。
师杭听了这仓促至极的消息,略显伤怀道:“三月上巳节,待令宜来了,我想与她一道骑马出城踏青。
往后天南地北,不知数载能否再见一面……”
孟开平十分体谅她的心思,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
有他这个技艺精湛的师父悉心教导,如今师杭的骑术已与沉令宜半斤八两,只要不纵马狂奔,还是很令人放心。
沉令宜来时车马成群,与她一同到的还有流水似的嫁妆和聘礼。
不过那些沉令宜都不大在乎,她最宝贵唯有嫁衣与盖头,那可是她一针一线绣好的。
“若非邹嫂嫂和于姐姐帮忙,我未必赶得及。
”她仿佛犹在梦中,抚着鸳鸯戏水的纹样,怅然道:“还以为早着呢,怎么就要出嫁了呢?”
两年光阴宛如白驹过隙,眨眼间便掠去了。
师杭过了十七,沉令宜也已经十五了。
师杭望着面前这个含羞带怯的姑娘,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像是待亲妹妹一般叮嘱道:“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令宜,只要你与他夫妻齐心,今后便没有过不去的坎。
”
到了上巳节那一日,早早地,师杭便起床梳洗装扮。
孟开平许久未见她如此欣喜,几乎想与她同行,但无奈应了旁人不好毁约。
“今日军中难得休沐,他们唤我去,说是要临水饮宴。
”孟开平切切道:“我定会早回,你也早些回返,莫要走夜路。
”
师杭拿起他送的白玉簪,笑他多虑:“我几时走过夜路了?这一年来我可没有违你的令。
”
孟开平转念一想,也是,她近来与他从无不快,偶然出游至多午后便回了。
从在九华山起,因身处大营,她身边日常也就一个青云,并不需安排额外的人盯着她。
于是男人也就不再多说什么,由着她放纵去了。
可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