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结局还要更让人觉得烦闷。
是的,原定结局很不好。
我砍掉了一部分内容。
原本是要写两人的关系被黎源发现,然后才导致了后来的事情的。
可是后来我仔细想了想,黎恺臻只是骄纵了一点,她并不是一个很自私的人。
所以这样描述,不符合人设,只能砍掉了。
但她确实自诩情深,文案的一句话简介就是:自诩情深。
不过她这个心理很好理解,我举个通俗的例子:假如考试的时候通过作弊取得了一个很好的成绩,并且还获得了全校表彰,那么心里面肯定是沾沾自喜的,就算是也考虑不是真材实料的问题,但是喜悦绝对是压制性胜利。
(这个可以代换为黎恺臻和楚欲在一起时候的心态。
)
然后结果等下次考试的时候,特别安排考场,并且监考严苛,完全没有作弊的可能性,而且在这时,关于考试作弊的说法也冒了出来。
那么心慌和恐惧因素是加倍的。
当然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觉得这个例子不恰当,因为虽然似乎作弊不对,但是这情况对于学生时代来说,好像并不鲜少?
但实际上大多数作弊的情况都不会是往第一第二去做,所以这个例子得想得极端一点,就比如平时年级倒数的,一下子作弊跑年级一百去了。
虽然不是第一第二,但是所要承受的压力肯定是倍增的。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简而言之,就是在真正的后果没有到来的时候,心理上是会享受快感,而下意识忽略惨重的后果。
我前文第一章也描述了,黎源很少主动问楚欲的情况,而且后面黎恺臻和楚欲关系缓和之后,黎恺臻也会主动提。
再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黎源表达过对于黎恺臻的感情,他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黎恺臻,而到了最后,这个忏悔的对象,换成了楚欲。
因为楚欲对于黎源没有感情,再加上黎源也不明确在黎恺臻面前表达自己对于楚欲的感情,所以黎恺臻后来的心态就自动弱化了这一点,才会导致后来情绪反扑严重。
再加上我也描述过,楚欲同黎源在一起的时候,和黎恺臻的接触不多,所以站在黎恺臻的角度,她不太注意楚欲和黎源的感情如何。
所以在她明白自己对于楚欲的心迹之后,考虑的阻碍因素,她和楚欲的关系是最大的,反而楚欲和黎源的感情,她没有考虑,这很正常。
其实写到这个故事结尾的时候,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