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汴京小面馆 第126节

首页
    栏杆上,时刻准备着为顾屠苏父子俩的龙舟摇旗呐喊。

     唐二和福兴一左一右,如门神一般守着他们,生怕这些调皮的孩子激动起来掉进河里去。

     杨柳巷的街坊邻里都从自家搬了凳子过来,又在这茶棚里买了几斤粗茶、瓜子,便挤挤挨挨地围着小桌,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起来,时不时还爆发出一阵大笑。

    阿桃也加入了婶娘们热火朝天的八卦局,磕着瓜子,听得两眼放光,时不时还凑上前问道:“啥……酗酒摔进茅厕里的是谁呀?” “方婶娘的侄儿,你见过的,上回还来沈记吃汤饼呢,就是那个头顶秃了一圈,发髻都包不住的。

    ” 阿桃立刻皱起脸,嫌弃地“咦”了一声,还搓了搓手:她还给他送过汤饼呢! 此时龙舟赛还未开始,但两岸早已热闹非凡,连站脚的地方都快没了。

    听闻那几片最好的临河彩棚里的位置,半个月前便被预订一空,坐着的大多都是富商,还有些达官贵人搭的是自家的棚子,四周都围着昂贵的纱幔,自然不像平头百姓这般拥挤。

     正值午时,浓烈的日光劈开云层,水面早已被映照得碎金点点。

    远处垂柳下,已有十二艘彩绘龙舟排成雁阵,蓄势待发。

    不过浆手还未上船,只有站在水里的赤膊汉子在往龙舟上搬大鼓。

     沈渺俯身,在谢祁耳边轻声说道:“那我先去和药罗葛谈事儿,你替我坐着陪陪婶娘们可好?我一会儿就回来。

    ” 谢祁的耳朵被沈渺说话时呼出的气息挠得痒痒的,不由笑了起来,点头应道:“好,你去吧。

    ” 沈渺也笑了笑,又把家里带来的零嘴都倒在桌上,和婶娘们寒暄了几句,又托顾婶娘帮忙照看孩子和谢祁,便和药罗葛挤过人群,寻了个僻静的角落说话。

     谢祁捏了捏被沈渺气息撩过的耳朵,时不时便侧过头去追寻沈渺的背影。

     茶棚里挤得水泄不通,有拖家带口来看龙舟争渡的人,有高高举着滚沸嘶鸣的铜壶穿梭在人群里送茶汤的茶博士,有担着香糖果子扬声吆喝的货郎,还有身前挂着木箱子,敲着竹梆子卖冰雪冷元子的小贩。

     谢祁在人声鼎沸中,半站起身,透过人潮人海找寻沈渺的身影。

    直到看到她与药罗葛站到角落里,身前凭靠着栏杆,站定了,他才微微松了口气,又安稳地坐了回来。

     他手里还被顾婶娘随手塞了一把瓜子,他盯着炒得干爽喷香的瓜子看了半晌,便将瓜子放在腿上用衣裳垫着,用两只手掰着剥壳,剥好的瓜子仁则单独搁在帕子里,剥几个往人堆里张望。

     他那总是伸脖子扭头的动作,连激烈地与其他婶娘讨论交换着八卦的顾婶娘都发现了,顺手又塞给他一杯茶:“大姐儿丢不了,你且安心喝茶吃点心吧,眼珠子都快粘人身上了,你是望妻石转世么?” 说得阿桃噗嗤笑喷了茶,又赶忙用茶杯挡住自己咧到耳根的嘴。

     谢祁被调侃得满脸通红,但还是舍不得收回目光,偷偷地瞄了又瞄。

     沈渺在家里时,眼里总是带着笑意,眉眼间透着温婉和煦。

    可此时和药罗葛交谈,却露出一副严肃认真、甚至有些冷淡的神色。

     其实谢祁一直都知道,阿渺温婉柔美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强大而从容的心。

    她明明如此年轻,却好似早已看穿了世态炎凉。

    有时她一个人独自坐着,垂眸沉思,也会露出这般淡淡的神色。

     抽离清醒、专注笃定。

     每每看到这样的她,谢祁哪怕身处这浮躁喧闹的闹市,都觉得四周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样的阿渺,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哎?是不是要开始了!” 顾婶娘突然站起身,扑到栏杆处,喊道:“开始了!” 果然,一阵如浪涛般的欢呼响起,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咚咚咚——” 舟头的鼓手抡圆了膀子敲响大鼓,鼓点瞬间密如急雨,十二道龙舟如利箭般冲了出去。

    顾屠苏赤着膊,腰间围着五色丝,手持朱漆船桨,破开水面。

    桡手们齐声吼起号子,船桨拍打着水面,溅起层层水花,在日光下碎成万千光点。

     “顾二哥!我瞧见了!那个青龙舟上最黑的就是顾二哥!”湘姐儿已经大喊着举起大镲,“铛铛铛”地敲了起来,“顾二哥冲啊,快划啊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