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理论与现实

首页
    车投入战场,最后只有一半战车带着不同程度的损伤撤出了战斗。

    ” 听完吴大龙的这番讲述,在座的坦克兵们唏嘘不已,上阵杀敌,各有胜负。

    有人败在谋略上,有人败在装备上,但这种败在内部协调不力上,真是怎么想怎么窝囊。

     丁晔:“我看过军事委员会在淞沪会战后编发的战役总结,对这些失误都有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如果让步兵跟随在战车后面协同进攻都无法做到,你们红军的这种步兵先导,战车跟进的战术,恐怕就更难实现了。

    ” 鲍里斯听完这番话,托着下巴皱着眉头。

     鲍里斯:“那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做才能发挥坦克进攻的威力?” 丁晔:“步兵跟随坦克协同肯定还是非常重要的。

    ” 吴大龙:“但是我们已经吃过几次亏了,必须提前有所准备,万一没有步兵跟上,怎么办?” 丁晔:“提前侦查很重要。

    ” 吴大龙:“对,不仅要侦查好进攻线路,连撤退线路也要摸清楚。

    ” 鲍里斯:“贵国军队的复杂情况,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料……但提前准备撤退线路,这是逃跑主义倾向。

    我不能认同!” 吴大龙:“我们这不叫逃跑,叫保存实力!这些坦克可是我们的宝贝心肝儿,不能随随便便就交代了” 丁晔:“嗯。

    ” 虽然吴大龙和丁晔平日里互相谁也看不上谁,随便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互相撕破脸对骂,但是在谈到上阵杀敌,如何击败鬼子的时候,他们却发现,原来两人的思路竟然如此的一致。

     鲍里斯环视了一圈下面的众多车组乘员,发现他们都比较认同吴大龙和丁晔的观点,他也渐渐地意识到,这群中国的坦克兵,不仅要面对强大的敌人,还有羸弱的后勤,混乱的指挥,生存环境之恶劣远超他的想象,这样的背景之下,眼前的这群年轻人却还抱有旺盛的斗志,令他不得不心生敬意。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