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都不可能细查这次刺杀,颠覆张家。
但不查,任由张家将脏水泼给他国刺作,并不代表景明帝真放任他们为所欲为。
葛君暉拢了拢大氅,重重咳了几声,苍白脸颊浮现不自然的酡红,「这次得陛下恩典,回长封养伤的,似乎不只瓚兄?」
「还有泽水城的江二。
」姚盛脑中浮现那道不似将军,修长端庄的身影。
那人生得精緻,眼下一枚泪痣精巧艷丽,却是一副木头脾性,端着架子难以亲近。
也不知他被迫捲入这场党争,能否全身而退?
「泽水城江二?」葛君暉思忖片刻,会心一笑,「我记得他嫡母外家是翰林院赵学士,赵家早投奔四弟,难怪三弟容不得他。
」
曾经朝堂三分天下,文武官员各自拥护四、三皇子,东宫则有承王与桃李满天下的太子太傅胡千礼当靠山。
待葛君暉退出博弈,东宫旧部并无另择名主,反而远离争端,承王自放边关,胡千礼避世不出,其馀皇子谁也没佔到便宜,仍旧是文武抗衡,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姚盛道:「三殿下此番作为太过胆大妄为,难怪陛下特意将阿兄与江二召回长封。
」
三皇子嚣张跋扈,全是仗势张家武力,景明帝为了敲打他,乾脆趁势将与文官攀亲带故的新贵将军江簫笙,以及太子一党的姚瓚接回长封,重归权力中心,藉此压压三皇子的锐气。
说罢,姚瓚似是想起什么,看了葛君暉许久,猛然说道:「眼瞧陛下此举,心底怕是还有太子爷的一席之地。
胡太傅在我回长封前,寄信问候父亲,顺带托我问殿下一句,可是真的不争了?」
三皇子气焰太盛,景明帝不得不迎回姚瓚。
太子若要翻身,趁着皇帝对三、四皇子的斗争不满,姚家世子在旁护驾,尤有一搏之力。
葛君暉放下茶盏,偏头直直看向姚瓚,嘴角含笑,「可我绝不会有子嗣,你们无所谓,陛下也不在意?」
姚瓚:「姚家与胡太傅只在意谁为明主,至于陛下……三皇子如此顾念私慾,为了皇位不择手段,陛下想是与他离了心,有意抬举你与四皇子。
」
见葛君暉一脸淡然,姚瓚最后一劝,「胡太傅提过,明王爷的三孙儿,现年不过五岁,已显不凡之才,未来应有大造化,若是您有意一争,何不考虑抱养过来,也算对陛下有了交代。
」
愿意放姚家回长封,是景明帝对太子释出的善意,就差葛君暉予以回报。
可他心意已决,轻轻摇头,道:「瓚兄,你该知道我为什么不愿意,那人等了我许多年,下半辈子,我只愿带他游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