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嘀咕,大城市机会果然多啊。
可惜她还不会说话,咿呀咿呀,只当她是在笑。
苏娘子拿着银钱回家时,人都是懵的。
苏副使回家得知此事,同样颇为诧异,但他在外面走动时间长,解释道:“汴京城非富则贵的门户极多,或许是碰上大户人家了。
”
西市,北市还好些,若去东市南市,随便拉住一个人,或许都是朝廷命官的家眷或仆从。
“那我便收下了,明日定然好好做清糖饼,不辜负这份定金。
”苏娘子为人真诚和气,她说会好好做,必然极用心。
话说回来,那她今日可以多割些肉,给家里做顿丰盛的晚饭。
不多时,苏家做的红烧肉香飘常安巷,路过她家门口,都要多闻几下。
肉真香啊。
门口一对衣着崭新的夫妇咬牙。
好个苏家二房。
背着他们偷卖清糖饼不说,还卖的比他们便宜,实在可恨。
不年不节的,都吃上肉了!
“哎呦!都吃上红烧肉了!婆婆还说你家艰难,让大房多出些家用,看来都是骗我这个当大嫂的啊!”
不速之客上门,苏茵茵有些迷茫。
穿得花红柳绿的妇人是谁啊。
这妇人穿了件新新的艳色衣裳,头上簪着几根银钗,最上头那个包金,最为耀眼。
“大哥大嫂,你们怎么来了。
”苏娘子下意识笑着打招呼,苏副使点点头,算是有所表示,明显不待见她。
“大伯娘,你怎么不敲门。
”苏显冷脸道。
苏茵茵睁大眼睛。
这就是在初春满月酒送她夏日鞋子的大伯娘?
苏家两个儿子,长子长媳一家继承苏家的手艺,在北市开了间小点心铺。
次子二儿媳,苏茵茵的爹娘,一个当兵打了几年仗,一个在城郊乡下带着儿子照顾公婆。
苏家大伯娘颇为怨念地看着苏家二儿媳一家。
若不是苏家老二踩了狗屎运进了兵马司,京城出乱子又有功绩当了副使,那就是一辈子不如他们大房的废物。
现在好了,竟然还能吃得起红烧肉,真是运道好。
她远远就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