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之没有理会“封禅”之议,她再度提出了立王映霜为后事。
此事一拖三年,期间朝臣无数次要高素之纳侍君,高素之都将朝臣建议驳斥了回去,只要立王映霜为后。
朝臣们以皇嗣相威胁,高素之要么说自身得到天意的庇护,要么就质问朝臣是不是诅咒她命不久矣?朝臣们对一意孤行的高素之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用“辞官”相要挟。
以往高素之都退一步了,她不纳侍君,也不提立后事,持着反对意见的朝臣们仍旧好好地站在自己的位置。
可这次,在朝臣们故技重施,以辞官相要挟的时候,高素之没有在后退,而是很冷淡地说道:“诸卿提了数次,显然是心意已决。
朕唯有成人之美,允了诸位告老还乡、含饴弄孙的愿望。
”
在摘了那些人的帽子后,高素之都没等朝臣们说话,便说出了几个名义,要将她们给提拔上。
那嚷嚷着要辞官的人,听得心冷了半截!那被提拔的人分明就是崇文馆中修书的女学士!这批储备人才有能力,但一开始不通庶务,在崇文馆就是给她们历练的。
到了这时候,别说是反对了,就连反悔自己先前提出的“辞官”话语也来不及。
高素之一声令下,毫不客气地让近卫将辞官的臣子们请了出去。
没多久,一群身着学士官袍的女官在襄阳长公主高神嘉的带领下步入朝堂中。
剩余的朝臣们眼皮子一跳,如果说高素之继位是一次颠覆,那这一回,同样意味着翻天。
可他们能做什么?宗室里没有可以指望的,太上皇吊着一口气奄奄一息,皇太后对皇帝十分纵容,根本不会阻拦她做事。
圣人在民间声望正隆,是天命的象征;而兵权都掌握在圣人的亲信手中,手握的武器让人提不起半点反抗的力量。
这不是任由朝臣拿捏的君主,不是会被相权限制的圣人。
高素之注视着群臣,又说:“朕要立后。
”
三年时间,已经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