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零大杂院替嫁小媳妇[穿书] 第5节

首页
     林瑶推着自行车,看似乖巧等在树荫下,其实她心里盘算着,怎么找个机会把从空间超市里拿出几斤腊肉来呢。

     云水县靠近南方,老百姓平时吃米也吃面,当然了,这年头家家户户都靠着政府发的粮本买粮食吃。

    普通老百姓可吃不起细粮,一个月里,有大半时间都是玉米面、荞麦面、地瓜干窝窝头混着来吃。

     现在都大晌午了,副食品店十有八九没有肉了。

     果然没一会儿,顾春梅就拎着肉袋子,垂头丧气,蔫蔫儿从副食品店挪着步子出来了。

     得了,这一看就没买着肉啊。

     林瑶摇摇头,拍拍手站起来,打算亲自出马。

     她刚想寻个理由,把春梅姐忽悠走。

     对面街上就冒出个身材高大、面容俊朗的年轻人。

     林瑶乐了,三两下咬掉手里的冰棍儿,对着顾春梅喊了声。

     “春梅姐,你家大头哥来了。

    ” 第5章 “大头哥”不是别人,正是顾春梅定亲的对象——徐向前。

     说起来,顾春梅和大头哥还是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的。

     徐家就住在大杂院对街的桂花胡同,虽说只跟大杂院就隔了一条街。

     一街之隔,大杂院的风貌与桂花胡同比起来,却是迥然不同。

     大杂院住户烦繁杂,一家八九十来口挤在两间狭窄的小屋子生活,那是司空见惯,且,大杂院没有厨房卫生间,条件好点的,家里自己搭个小棚当厨房,条件不好,就在院子过道里垒个灶台,摆上煤球跟煤炉烧饭吃。

     一到吃饭点儿,大杂院里烟熏火燎,细碎的黑色煤渣灰满天飞。

     对此,张翠兰同志深有体会,春天烧饭的时候,柳絮跟煤渣齐飞在鼻尖萦绕,那滋味可不太美妙。

     徐家所在的桂花胡同就不一样了。

     桂花胡同是县公安局职工大院,一家一户住独栋小院,幽静宽敞,厨房卫生间是必不可少的。

     徐向前家以前也是住在大杂院的,徐母是县棉纺厂的女工,徐父参军在外,徐向前小时候身体不太好,徐母粗枝大叶,把儿子养的头大身子小,徐向前又是大杂院同龄孩子中年纪最大的,小伙伴们一口一个“大头哥”的叫,一直叫到,徐向前八岁,徐父从部队转业归来。

     徐父转业回乡,进了县公安局,后来,徐家一家三口搬到了桂花胡同。

     徐向前警校中专毕业后,子承父业也在公安局工作。

     这年头,公安局可是个实打实的好工作,人家是体制内的,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就是干部。

     况,徐父是公安局的大队长,徐向前小伙儿家境好,脾气温和,又相貌堂堂,妥妥的香饽饽呀,一到结婚年纪,登徐家门介绍好姑娘的媒婆络绎不绝。

     徐母高兴的合不拢嘴,暗地里问儿子,儿啊,这么多好姑娘,你相中哪个啦? 徐向前回答的干净利落,“一个也没看中。

    ” 徐母大惊失色,再三询问才知道,原来这臭小子早就瞄上满仓家的春梅了。

     顾春梅也是徐家父母看着长大的,姑娘模样俏丽,能干,爽朗不扭捏,初中毕业,工作也不错,在供销社上班,一个月二十块工资,清闲自在。

     老顾家也没啥糟心亲戚,徐母一拍大腿,第二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