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的不好么?”
“那是的!”师傅也很认同,“是要改造一下。
每次下雨,那个茅厕就臭得厉害,苍蝇飞得讨人嫌!到底是你们大城市呆过的人有见识!从哪里晓得这种五格池的!”
三格化粪池在图纸上几经修改,成了五格池。
前三个池子是化粪池,后面两个池子连着厨房的下水道,是用来处理生活污水的,一个池子沉淀,另一个池子进行生物降解,到时候种上大片水葫芦、铜钱草和美人蕉,不仅能净化水质,还好看。
水葫芦还有个名字叫作凤眼蓝,光听名字就知道它的花朵有多美。
因为下雨,佳慧的打磨工作转移到了室内。
有了砂纸机,干活儿就轻松多了。
那些旧家具上,陈年的污垢洗干净后,斑驳的油漆被磨掉,露出了木头原本的纹理。
佳慧本来还在考虑用什么颜色的油漆,看到木纹也挺漂亮,便只刷了两层清漆。
等漆面干透了,她给柜门换上新合页、新拉手,抽屉安装上新滑轨,再根据老家具不同的成色进行改造。
老衣柜的六条短腿瘸了两只条,那就全部锯掉,换上新买的矮木腿;那个八仙条案有条腿被蛀空了一半,佳慧索性把四条腿都锯短了,变成一个结实的电视柜;碗橱的上层柜门,本来镂刻着喜鹊踏枝的花样,都烂透了无法修复,佳慧便从网上定制了镂空小方格的柜木(感谢万能的某宝),安装了防蚊的纱网,装好后看着更为朴素大气。
那两扇从猪圈抬上来的木门被拆卸后,由姑爹亲自动手,用刨子把每块木头都刨得一点木刺也没有,重新组装好了。
佳慧刷了两遍清漆,安装好四条腿,和冯小河搭手,抬着放到了厨房。
明亮的厨房窗明几净,水磨石地面光滑平整,配上新打的灶台和橱柜、古朴厚重的长桌、被刷成青绿色的漂亮碗橱,大姑和姑爹看过后,都发自内心地认为,就算放在城里,这也是顶气派的了。
佳慧用砂纸机磨出了经验,家里楼上楼下的门框和窗户,里里外外全都打磨了个遍。
除了两个卫生间换上了防水的合金玻璃门,其余门窗、楼梯,全被她刷成了蓝绿色。
她调了半天才调出来这种天蓝色中带点绿的颜色。
样式古旧的窗棂刷上这种蓝色,格外有种朴素的美感,跟整幢房子的风格很契合。
现在农村新盖的小楼,外墙都流行贴瓷砖了,但佳慧更喜欢自家这种水洗石的外墙和阳台围栏。
水泥面上嵌满白色的细碎石子,刷洗干净了,有种天然的质朴厚重,这样的房子才适合周围的青山绿水啊。
到了六月中旬,香菇厂那边,房屋渐渐修缮得差不多了,漫水桥的装修也接近尾声。
佳慧终于从网上挑到了合适的复合木地板。
她先后挑选了价格相似的七八款地板,分别买了样品,拿回来几经比较,最后选中了其中一款米白色的。
铺地板是最简单的,镇上请个师傅,半天时间就把楼上几间房都铺好了。
楼上楼下亮堂堂的,让人再难想象出这里几个月之前的阴森。
半坡下的小路也已经铺设完毕,冯小河和姑爹先把路面修平整,再铺上猪圈里拆下的石块,最后用水泥和砂浆找平。
大姑有空了也来帮忙,几个人整整干了两天,才把一米宽的小路从坡下铺到门前的水泥路旁。
水渠上的那几块条石,被抬到坡上做了宽宽大大的石阶,因为姑姑觉得老石头不够结实,也不够平整。
他们另外用水泥和钢筋做了更结实的踏板,宽宽绰绰的,放到沟渠上充当小桥。
路修好的那一天,他们把水渠也打通了。
溪水从上游的那一端涌进来,流过硬化好的u形渠,绕过菜地,又从下游的那一端流进了溪里。
起初水还是浑浊的,没多久,水渠里的水就清可见底了。
这让姑姑非常兴奋,本来,她对大费周章在园子里修一条水渠颇有些不以为然,现在却满心欢喜地猛夸了一通,还建议他们在渠里养几条鱼,这样就什么时候都能吃到新鲜鱼了。
现在站在樟树旁朝下望,弯弯的水渠在太阳下闪着光,像条明亮平滑的缎带绕过坡下的空地;而大大小小的石头铺成的路则像一条豹纹的缎带,从路边一直延伸,依次从两段水渠上穿过,来到半坡下的石阶。
路通了之后,佳慧把奶奶和七宝带来参观新房子。
七宝之前来过两次,每次被问到她的茉莉花要栽到什么地方,小丫头都掉头就走,意思是根本不承认这个破烂地方就是她的新家。
但装好的房子改观了她的印象,她在楼上楼下跑来跑去,最后郑重地在樟树旁找到一块位置,要大姑帮她把宝贝花种在那里。
佳慧带奶奶看了一楼靠南的两个房间,说:“这两间房是您和我外婆住。
您先来的,您先挑!”
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谦逊道:“说的什么话!这么好的屋,我挑什么?我住哪间都是享福!”
她唯一不能理解的是厕所的那个抽水马桶。
“这是个什么东西?……坐在这上头屙屎?这多不方便!到时候屋里臭烘烘的,还怎么住人!”
“奶奶,马桶才方便!上厕所不用蹲着,年纪大了站起来也吃力。
”冯小河亲自给她示范了一遍,“你看,一按这里就冲得干干净净的,旁边墙上还有个扶手,站起来的时候可以抓着扶手。
这好不好?都是佳慧设计的,就为了方便你们两个老人。
”
从漫水桥回来后,佳慧和冯小河盘了一下账,两处地方的人工费花了五六万,材料费十多万,再加上购买洁具、太阳能热水器,所有的花费加起来才十八万过点。
再加上香菇厂修缮屋顶和搭建大棚的六万多,总共花费不到二十五万元。
当然,这其中不包含姑爹和姑姑的人工费,还有姑姑包饭时用到的蔬菜和腊肉。
他们即使给了,姑姑也绝不会要,甚至还要吵佳慧,“你帮我插秧栽红薯,我是不是也要给你算钱?”
这年月的人工和材料还是便宜啊,佳慧算完账,内心不由感慨。
到了现在,她才真正放下心来。
这段时间花钱如流水,她每次都心惊胆战,因为七月份菇厂就要买原料制香菇棒了,得留一笔启动资金。
如今还剩近十万,厂子正常启动应该没问题了。
他们的房子还有很多收尾的工作,路边要修车库和围墙,房前屋后要收拾利索,坡下菜园要尽早开垦……,但佳慧等不及了,从新房回来的第二天,她把孩子丢给奶奶,把图纸扔给冯小河,自己开车出了门,到邻县接外婆去了。
第11章外婆家
从平安市到沙河县的外婆家,开车过去要三四个小时。
这条路佳慧很熟悉。
上辈子,每年春节前,她和冯小河都会回去看看老人,再绕道回奶奶家。
在他们买车前,这段旅程尤其麻烦,需要在各个客运站转来转去,有时甚至要在路上耗一天。
外婆去世后,佳慧就很少回沙河县了,——她跟她妈见面半小时就会吵架,相见不如不见。
佳慧曾经非常讨厌母亲,厌恶她的刻薄、她的暴躁和她没完没了的抱怨。
明明能好好说的话,她却一出口就成了呵斥和责骂。
虽然外婆经常说她是刀子嘴豆腐心,但刀子嘴照样会伤人,甚至伤得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