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普通话,故此询问着。
“师傅,这是我哥,外地部队刚回来的,在外面习惯说普通话了。
他可是本地人,可不能多算我哥粮票呀。
”
听到早餐师傅的询问,罗小雨连忙代替罗成回答着。
听到罗小雨的回答,早餐师傅点了点头,多算粮票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不是本地人,拿全国粮票买东西,那他就当是普通粮票来算了。
可既然是本地人,还是从部队回来的,自然算法不一样。
普通要一两粮票的吃食,罗成给全国粮票,一两粮票他可以给一两三的吃食。
省的到时候说他坑人,虽然全国粮票比地区粮票值钱,但那是私底下的说法。
在明面上,任何粮票标了是多少就应当按照多少来算的。
询问了一下价格,价钱还真是便宜。
特别是那饼子,灰灰的,看上去对于罗成来说可能没什么食欲。
但它大是真大,罗成觉得一个饼子自己就能吃饱。
价格才五分钱。
至于馒头包子什么的,个头也都比后世的要大上不少。
馒头没有罗成从部队里带回来的白,包子也是,都是有点灰白色。
包子馒头都是三分钱一个,在没有饥荒之前哪些年也是这个价格。
有人要问了,这饥荒年不是粮食都涨价了嘛。
其实价格并没有涨,起码粮站里和供销社里的粮食是没涨的。
但城里人的定量都减少了,每个月领不到那么多票了。
没有粮票,你是有钱在粮站和供销社里都买不到粮。
而在鸽子市买东西,有些人缺少的不是钱,而是票。
所以在鸽子市里,粮食是的确涨了很多,可以说翻了几倍。
可如果你有粮票,就可以很正常的物价买到粮食。
现在的粮食大米和面粉依然是一角六分,玉米一角钱,猪肉六角,棒子面五分钱,红薯之类的就更便宜了。
早餐铺里的一个大饼,罗成感觉有半斤多重,那是真厚实,但懂粮的人都知道,这就是类似于棒子面做出来的。
二个饼是超过了一斤多,只要一毛钱,但自己去买棒子面,一毛球能买两斤。
会过日子的都会算这笔帐,所以平时能在外面吃的起早餐的,的确是家庭还算富裕的。
在外面吃个早餐都可以在邻居面前吹嘘了,至于下馆子去饭店,那更是了不得的事情。
几毛钱,加一斤多粮票,罗成买了一大推早点。
按照粮食的重量,肯定不只一斤多,但罗成给的是全国粮票,大饼是杂粮粗粮,也不能当细粮卖。
反正早餐师傅人也实在,知道罗成是本地人,在外当兵回来的,可没有多收他粮票。
买完早点,罗成就和妹妹往家里回了,路上他咬了一口大饼。
眉头直接邹了起来,这样的饼要是在后世,白给人吃都不会吃。
啥味道都没有不说,这口感~~怎么说呢,特别难下咽,刺襓嗓子。
吃了一口的大饼,直接丢给了罗小雨她们,而她们自然不会嫌弃罗成咬过了的大饼。
对于她们来说,根本就不存在那样的感受,比起窝头,这大饼可香多了。
馒头,罗成也不太喜欢吃,不过早餐铺里的素包子味道还不错。
罗成总算找到符合自己胃口的吃食了。
但大饼和馒头却是买的最多的,主要是听从了罗小雨的建议,素包子有菜馅,而菜没有面值钱。
买馒头和大饼,肯定会让父母喜欢,素包子虽然好吃点,但不划算。
也就奶奶年龄大了,买点给她尝个鲜。
等罗成他们回来,父亲罗文也从大队里请假回来了。
本来也就不远,加上买粮是大事,这年月不比往常,买粮的确要几个人同去,安全。
所以大队里的人也没啰嗦就让他回来了。
“爸,你吃馒头嘛,素包子没几个,妹妹不让多买。
”
“吃什么馒头,给我一个饼子,没多买素包子就对了,不划算。
价格还跟馒头一样。
我就喜欢吃这大饼子,有嚼劲。
”
回到屋子边,父亲就蹲在门口。
老妈早就告诉他罗成他们去买早餐了,在他们没回来的时候,罗文还在跟老妈唠叨,说孩子能耐是有,就是这花钱有点大手大脚,不太会过日子,以后得找个婆娘管着。
但真正见多罗成后,父亲倒没多嘴一句,就像奶奶说的,我大孙子有能耐,一回来就能吃白面馒头,还能有素包子吃。
你这个当儿子的是会过日子,但你怎么不弄来白面馒头给当娘的吃吃。
在奶奶身边,说罗成的不好,绝对是禁忌。
隔代亲,不是说的玩的,而奶奶的隔代亲,还只亲罗成一个人。
罗兵在她眼里都不怎么顺眼,两个妹妹在她眼里都是小丫头片子,以后早晚是别人家的人。
只有罗成才最宝贝。
说实话,罗成的奶奶都做好了熬不过今年冬天的准备,但现在才短短一天多的功夫,她觉得自己还~~能~~活。
第13章大姑家
罗成买的多,他是放开了吃,但也就吃的下三个。
而奶奶不是怕她突然一下吃的多吃坏身子,也吃了三个。
这年月的人真的是饿的太久了,只有肠胃一直习惯了饿的人,才有可能会吃撑死。
因为一直饿,有没有饱的感觉的人。
在猛然吃到很多食物,饱的感觉其实是会迟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