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各路周兵虽然奋力攻打,无奈难以奏效。
太祖闻讯、未免焦躁,遂决计御驾亲征,命范质同平章事、署理朝政。
李谷权留守东京、兼署理开封府。
郑仁诲为枢密使、兼署大内都检点。
张永德、李重进点齐羽林人马,即日下诏亲征。
太祖仍以劝降为先,御驾未到、已先遣使传书兖州、就说:“……将军不忘故主、其行可嘉。
但以周代汉、已成定局。
天授人归、无法逆转。
望将军翻然易帜、举城来归,孤当不计前嫌、不吝旌节以待……”云云。
慕容彦看了来书、根本不相信书中所云。
破口骂道:“汝郭雀儿曾说‘千古以来有刺青之人做天子的么’的话,如今为何又公然盘踞汴京、称孤道寡?似这等小人口舌、反复无常、天下之人、谁还相信你的鬼话?”更毁书逐使、继续登城督战。
太祖听了、怒不可遏、下旨各路人马排开阵势、把个兖州铁桶般的团团围住、困了个水泄不通。
更是御驾亲临城下督战、不分昼夜攻打。
以致大小将士人人用命,个个争先。
打至第三日黎明时分,东门城角被赵烁领着十兄弟一轮火箭猛攻、紧接着云梯抢登、打开了缺口,后续部队潮水般跟进,在城内展开战……
接着、四方的城门很快都被打开了……
接着、守军中的一千慕容彦亲兵亲将死伤殆尽,其他将士纷纷弃械投降,……
慕容彦见大势已去,遂在**放起一把火来,全家老小一齐葬身火海,算是免了法场挨刀之辱……
徐、兖二州既下,淮上已平、周帝可暂无南方之虑。
便委任颜衍为兖州节度使,务须安抚百姓、恢复农耕,随即班师回京,因见征淮将士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回京后,便与朝臣商议,封赏南征有功之臣,谁料却遭到王峻的极力反对……
王峻为什么要反对?
郭威立国之初,已经大封功臣。
王峻,王殷各各加封同平章事,这就是领了一个宰相的职衔了。
王峻又领马步军都指挥使,那就等于天下兵马大元帅,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长。
而王殷也是加了个副部长相的职衔,兼统领禁军,又出任邺都留守,这样一来,两人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出将入相的朝廷重臣官职已是加无可加的了。
郭威对他们如此厚待,本已无可非议。
无奈这个王峻却是个鸡肠狗肚的人,自以为功高盖世,老子天下第一,由于大乱时他是郭威部队中的监军,随着郭威领兵入汴,拥立郭威为帝,样样都有他的一份功劳,似乎郭威这个皇帝就是他给他当的一样,因而目空一切,朝中大事什么都插上一手,谁都没放在眼内。
对于冯道,虽然仍居太师之位,但却是有名没实的。
又且是历朝元老,一直都高踞朝堂,习惯了,也没什么,他倒看得开。
这正是:昨日同朝事一主,今日反目成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