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章 军与兵

首页
    啊,是啊,我也是这样觉得……” 黄来福走下堡墙的时候,还一直在想着刚才军士们的话。

     事实上,刚才军士们说的卫所军和营兵,是大明朝独特的一种军兵制度。

     军属卫所,编制为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等。

    兵属营,编制为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游击、参将、总兵等。

    二者即矛盾,又并存,同存近百年之久。

     明王朝建立伊始,在全国推行卫所制度,这就是卫所军。

    明中叶后,卫所败坏,卫所军不堪用,明政府不得不大量地召用募兵。

     募兵与卫所军最大的区别是募兵多来自民间,参军后不改变民户身份,不世袭,也不终身服役。

    政府明文规定事毕归农。

    这样,卫所军称军士,募兵则称为民兵,募兵是明朝后期所依靠的主要兵力。

     但不论是卫所兵还是募兵,都不是战斗编制。

    作战时,须由卫所兵或募兵组成营制,称为营兵。

    营兵的来源,一是募兵,二是卫所军。

    营兵主力是募兵,也有部分是从卫所军中抽选为兵。

     兵不世袭,粮饷待遇也较军丰厚,慢慢的,兵取代了军的作用。

    兵主战,军主守、主屯。

     但兵并没有彻底取代军的地位,营兵制是因战事而设的军事组织,流动性很大,随战事调发,没有固定的驻地,事毕裁革,募兵归乡务农,卫所军还卫。

    卫所制一直存在到明朝灭亡。

     说起来,营兵募兵制的施行,给卫所正常运转带来的冲击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营兵有相当一部分军兵来自军余,他们极可能是卫所正军的替补,或是地方防守的重要力量。

    大量军余应募,必然要影响到卫所军的清勾与替补。

     刚才黄来福所见那些军士的情形就可以明白这点了,本来明中后期,卫所制已经破败,大量青壮逃亡,卫所已经严重人丁不足,再加上卫所成为事实上的预备队,不断为营兵输送其中的优秀者,这卫所失血越多,弱者越弱,已不足为奇了。

     自己应该如果改变这个现状呢?没有青壮人丁,五寨堡就不要想发展。

     怀着这样的心思,黄来福来到自己的马匹面前,江大忠和杨小驴凑上来,江大忠憨憨地道:“少爷,现在要去哪里?” 黄来福突然脑中一闪,他一直对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觉得奇怪,自己为什么会来,来时有什么异状?那天穿越附身时自己晕迷,今天他想到自己出事的地点去走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黄来福说道:“走,出城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