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5章 三百门大炮、平壤血战(1)

首页
    人喜欢肉搏,崇尚进攻的思想,也造成日军很少使用盾牌。

    此时在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中,就没有一个盾牌手。

     ※※※ “进攻吧!” 辰时,天色己大亮,李如松挥了挥手,立时一场名留青史的恶战开始了。

     号炮响起,随着中军位置一阵骚动,明军中一辆辆重型偏厢战车被推了出来。

    战车中,安放着一门门用多道铁箍配备铁爪,铁绊等固定好炮身的大炮。

    这些大炮,都是重达数百斤,长达两米,被封为大将军的佛郎机重型火炮,可发射重达七斤重的铅弹。

     这样的威力,换成西洋的火炮,算是七磅炮了,不过纵观西人近代史,还没有出现过同时使用一百多门七磅炮的历史,就算在拿破仑的炮兵营中,也不过是有两门榴弹炮和三门六磅重的大炮。

    一个军团四万人,炮兵纵列也不过才六十门六磅重大炮。

    他们的野外拉行火炮,也出现得更晚。

     很快,明军中一百多辆重型偏厢战车被推了出来,此外,还有两百多辆中型偏厢战车也被陆续推了出来,上装着两百多门重量略轻的灭虏炮。

     偏厢战车车轮前高后低,大炮可在战车上直接发射,炮手们列阵完毕后,看到中军位置下令开火的旗号后,就赶忙装弹。

    明军中的佛郎机火炮,与后世的火炮有所不同,都是配用后装子铳。

    子铳战前先装好铅弹,铁砂,石块,火药等物。

    打完一炮后,就换上另一个子铳。

    这样快速装填,速度堪比后世的榴弹炮。

     一般而言,明军的佛郎机火炮中,都配有四到五个子铳,这样就可以一直保持大炮轰击的火力。

    被几百门这样的大炮轰击,可说是一场悲剧。

    当然,有利有弊,佛郎机火炮后膛配发子铳。

    加快了发射速度,却牺牲了距离,一般的重型佛郎机火炮只可打出一里远,轻中型佛郎机火炮就打得更近了。

     不过黄来福认为,只要将来不是和西洋人作战,眼前的对手,不论是蒙古人,还是满洲人,还是日本人,有佛郎机火炮对付他们,己经足够使用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明朝财政崩溃,以至于万历后期无财可用,坚炮利甲尽数丧失,满洲人也没有兴起的机会。

     而此时在城头上的日军将领,从小西行长到普通士兵们,却是傻呵呵地看着城下的明军在忙活着,不明白明军是在做什么。

     也怪不得他们,日军火铳虽略优于明军,但他们却没看过什么大炮。

    因为当时日本的文化,禁止车轮运输方式,火炮不能在野外移动,所以他们不了解火炮的厉害。

    日军称为石火矢的大炮,一直到第二次朝鲜之战,也不过才有四十门,不过却没有几人会使用。

     因此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城外的明军炮手从容布置,然后三百多门佛郎机火炮对着城头齐轰…… 事后朝鲜国如此记载:“城外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