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节 症状成因之—退行满足(3)

首页
    生在自己或亲人、爱人身上,他就会获得对等的恐惧感.(恐狂犬病、恐艾滋症者常见) 当然,也不必对这类人谴责.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不幸的. 在日常生活中太过妥协别人(可能是严厉的上司或老板之类……),只能用别人的极大不幸,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空虚. 更为隐秘的是:听者对讲述者的妥协。

     是讲述者帮他“转移”了“紧张和痛苦”。

     否则的话,他可能会受到“严厉的人”的责难。

     讲述者替“严厉的人”转移了对他的不良关注。

     在以后的分析中,讲述者扮演了转移或压制心理疾患者“反抗本能”(反抗他害怕的严厉的人)的角色。

     就像一个老实人受到凶人的欺负,正好有人出面替他说情。

    这个角度和前一个角度本质上是一样的。

    前面说:他只能把侵犯母亲的人想像得极凶,才有足够的愤怒反抗。

    后者:他只能把外界的痛苦极度扩大,才能衬托出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这和普通人那种“比下有余”的心理多么相似!所以说:心理疾患者和普通人根本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负面情绪的量不同。

     至此,我想大家有必要理清一下思路,以免引起混乱。

     由前述几例不难看出,对于男性来说,心理病症的形成机制是:童年偶然创伤——人格偏离、母性阴柔增加、父性阳刚特质丧失、信心与勇气丧失——退行满足——易受不良面的暗示——各类怪异的阴暗思维产生——抑郁和强迫。

     而分析的步骤恰恰与此相反,遵循倒溯的方法。

     所以,应先从复杂的症状入手分析,解构为愿望的“退行满足”。

     上述几例全部都是典型的“退行满足”。

     还有许多症状,皆是“退行满足”的后果。

     比如说:强迫洗手、关门、检查…… 这些症状可以理解为:患者以重复洗手、关门、检查……这些过分良好地习惯为关键的手段。

     就如上例,m以z的自残为接近他的方式。

     关门、洗手、检查,也可以理解为接近患者所爱的关键方式。

     也就是说,患者曾经的所爱,可能是有洁癖的、细致的人。

     要想获得她的爱,只有同样做到细致;而不敢去批判她的过分细致。

     一个人,如果失去自信,他就只能竭力寻找对方的缺点和阴暗,爱上她的缺点和阴暗面。

     而不是在批判她缺点的同时去爱她。

     而自信的人,如果爱一个人,他仍然能够批评她的缺点,而不会认为自己会因此得不到她的爱。

     所以说,这也是一种“退行满足”。

     只能以了解别人所不了解的阴暗面为筹码,来赢得对方的爱。

    如果对方的阴暗面很小,他也要极力寻找。

     他只能以满足对方的阴暗为代价,来与其他人竞争。

     这就是为什么强迫的人,受到一点不良暗示后,极易夸大并强烈纠缠的原因。

     分析至此,不难看出,各种莫名其妙的复杂病症,都是源于对愿望的“退行满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