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6章

首页
    所有人都不管不顾了,只想着逃到逃去个能够安身的地方。

    蓑衣帮也罢,天定军也罢,甚至那些念经的唱咒的,只要能救命,谁管是哪路神佛呢? 而等秋收来临,这股躁动就成了难以遏制的洪流。

    只要能抢了别人的地盘,就又钱又粮,就能糊弄住无数人的嘴。

    哪怕打不赢,也能消耗丁口,使得这个冬天不至于太难熬。

     如此的背景下,自然人人都是“义军”,都口称大义,毕竟没什么比活命更正义的事情了。

     只是些许时日,各地都燃起了战火,也让那些流亡在路上的百姓更是焦躁难安。

     “前面就是渡口了,若是不着紧赶路,可就麻烦了。

    ”说话的老汉边费力捶着腿,边对身边的年轻人说到。

     那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连声音都还没变了,但是身量不矮,还穿着一身颇为干净的衣裳,一看就是哪家的少爷。

    也是瞧见他似乎不凡,身边还跟着好些像是家丁的汉子,这老儿才刻意露出了结交的意思。

     毕竟是荒郊野外,有人搭伴肯定更好啊,他们一队人可防不住盗匪。

     听那老汉如此说,少年人露出了意外神色:“老丈,你不是说过来时没见到贼寇吗?为何还要怎么赶,天黑前应该能过河吧?” 那老汉轻叹一声:“你就是历练的少了,天色只要稍稍暗下来,在河上就不保险了。

    说不定船家起了歹心,把你沉到江中。

    在河边过夜也不行,万一睡下后从河面上摸来条船,死都不知是怎么死的。

    ” 这话听得那少年面露惊色,迟疑道:“不是说蓑衣帮境内没什么贼匪吗?” 那老汉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小兄弟,你真以为蓑衣帮是好人啊?也是这边水浅,没有太多蓑衣帮的船,要是到了大河上,那才是生死就看人家一句话呢。

    ” 一般人又怎么可能区分出什么蓑衣军,叛军,只是觉得全是贼寇罢了,碰上能不能活命,还要看运气。

    也是家乡实在呆不住了,才要不远千里投奔亲戚,否则谁肯在这乱世奔波啊。

     不过这些话没必要跟个孩子说,卖两句好,能跟这群人同路就行了。

     兴许是被这话镇住了,也兴许是激起了少年心性,再次启程时,那少年竟然还真走快了不少,倒叫老汉跟着吃力了起来。

     好在一群人紧赶慢赶,总算赶到了河边,又提心吊胆等了一刻钟,这才看到了小船。

    一行十来人,分了三条船,等上船时,几乎人人都悬着心肝。

    这河虽然不深,但也有能淹死人的地方啊,要是船家黑心,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好在可能是被那少年带着的人吓到了,船家并没有使坏的意思,一群人平平安安到了河对面,付清了渡资,这才齐齐松了口气。

     此刻距离入夜还有段时间,能趁着再赶回儿路。

    觉得自己在船上歇过来了,那老汉对少年道:“小兄弟,前面驿站还有五里路,若是去庐陵,可得赶紧了。

    ” 谁料那少年却摇了摇头:“家叔不在庐陵城住,小子恐怕不能跟老丈同行了。

    ” 听到这话,老汉多少是有些失望的,但是能在城外住的,想必也是有身家的,哪是他能多嘴的。

    于是他也只能强笑着道:“能回家就好啊,下次可别自己走这么远的道了。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