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恢复当地农耕,安抚人心,甚至通达政令。
赤旗帮做到了所有一切,那之后这些地盘的赋税、劳力、兵卒,也就不再属于朝廷,而成了那女子的私产。
若是能站稳脚跟,消弭乱军带来的危害,这可是能屯兵的大片领地啊。
那被夹在中间的番禺,又要如何自处呢?现在赤旗帮收取的挂旗钱已经替代了一部分的关税,将来人家利用交易场,要彻底拿住商税,他们难道还敢说个不字吗?
一群官老爷们焦头烂额,背后的商贾们却高兴坏了,谁能想到只是短短半月时间,赤旗帮就拿下了这么多地盘,而且还有在北江立足的意思。
这要是真让他们打通了粤水,今后商船还不是横行无阻,跟在南海一样了?
比起不把商贾放在眼里的大乾朝廷,还是一心一意搞海贸、银行的势力更值得投靠啊!
一时间,往北面送粮的船就更多了,不知多少人生怕那些流民无法安顿,坏了他们的大事。
不过这些对于伏波而言,都是势力扩张带来的附加影响,她最在乎的,还是这群乱兵为何南下。
毕竟南方是最先遭受台风侵袭,爆发洪水的地方,这些灾民既然要躲水患,就该往北方没有遭灾的地方逃啊,怎么反倒往南走了?
结果一番细细探查,最终得出的结论竟然是个离谱的传闻,那些流民听说南边有个叫番禺的地方,鱼米丰美,还有数不清的商贾招工,钱也给的足,只要过去就能糊口。
这些泥腿子哪里知道番禺距离他们有多远,更不会想着沿途有多少官军贼寇,只是被一番煽动,就拼了命的南逃。
而饥饿和恐惧,又促使流民成为了乱兵,被强人裹挟,若是赤旗帮没能及时制止这群流寇,说不定番禺和东宁的大好局势真要被人搅乱。
那究竟是谁传出这样的消息呢?
还没等伏波进一步探究,一封来自熟人的信笺,先到了她手中。
草草读罢,伏波叹了口气:“是方天喜来的信,想要邀我北上,与蓑衣帮共同御敌。
”
严远此时已经回到了伏波身边,听到这话立刻皱起了眉头:“刚拿下三城,还要好生安置流民,开拓军屯,咱们哪有工夫去跟蓑衣帮联手?别是那老东西在打什么鬼主意吧。
”
伏波却摇了摇头:“还真有共同的敌人,听说宁负投了那伙蓑衣叛军。
”
此话一出,周遭众人都变了脸色。
第三百三十七章
都是熟知战事的,几人哪会不知道所谓的“蓑衣叛军”指的是什么。
蓑衣帮本就山头林立,两位大头目被俘,帮主潘安仁却只派人救出亲近他的常大头目,使得另一位阎大头目的手下躁动不安起来,又被有心人挑拨,致使一场大乱。
好在潘帮主也是有些根底的,一场殊死搏斗总算保住了基业,但是反叛之人占了舟船之利,让他们追之不及。
最后蓑衣帮彻底一分为二,占据了荆湖上下两头。
那伙叛逃出来的,就被蓑衣帮人称作了“叛军”,而他们占据的地盘正巧与粤州接壤。
如今听闻宁负投了过去,可想而知,那煽动流民的传言是从哪儿来的了。
一个接纳了鬼书生,还有不少船只的势力,怎能放任他盘踞在赤旗帮左近呢?原先没有攻克北江这几座城也就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