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8章

首页
    梁看。

     廉价茉莉花茶,两人都乐了。

     聊起当初来天天挑衅的往事,根发摆摆手,感叹自己打拼了那么多年,别的不懂,只认兄弟情谊,谁晓得暗箭难防。

    经过毛伟林那件事情后,他算是看穿了,道义讲得再多,不如求个自己的心安理得,现在将一众左右遣散,每天早晚听听佛经,倒也蛮好。

     问及麒麟小馆是否会换址重开,根发摇头,说不了,开饭店劳心劳力,他准备做回老本行,专注水产生意。

     以后要进海鲜,记得找我,给你友情价,这个阿哥还是能打包票的。

     夏天梁笑一笑,说谢谢。

    今年天天赶在禁渔期之前,囤的货已经备好,只是不知道明年是否还有这个需求。

     根发感慨,斗来斗去,终归抵不过一个变字。

     拆迁传闻愈演愈烈,不断往辛爱路靠近。

     流言纷扰,唯有外人不在意南襄路不在划分区域之内,沈夕舟一派轻松。

    他来天天吃饭,碰到支持拆迁的,就说新时代新气象,碰到不支持的,立场马上改变,说东西还是老的好。

     观点两边倒,这人只当看客,并不关心辛爱路的去留。

     巨民路动迁一事,很快引来网络风向,开始盘点周围具有拆迁可能性的马路或区块,辛爱路也在列。

    城市高度发展,拆这拆那,难免引发怨言,不多久,有篇题目为《多少回忆恐拆迁?老上海再也不见》的文章上线,也不知道是哪家三流媒体写的报道,扯出辛爱路做大旗,在那边抒发遗憾之情。

     通篇都是东拼西凑,连几家商铺信息都搞混了,用词也是酸唧唧得要命。

    不过作者对挑动大众情绪颇有心得,笔墨多往悲惨叙事那边甩一甩,立即引发一阵虚假的网络共鸣。

     大量群众随之涌来辛爱路悼念,吃流量的居多,选角度,拍几张落寞的街景。

     配文:R.I.P.(一串蜡烛),我记忆中的老马路要没有了。

     狗屁!一辈子没来过一次,还在那边讲什么记忆不记忆,可笑伐! 王伯伯呸一口。

    他虽然时常嫉妒隔壁社区人来人往,希望辛爱路也能热闹起来,但这种莫名其妙的热度不要也罢。

    更别提还有一堆人以怀旧名义,钻进遇缘邨的弄堂四处窥探,打扰居民正常生活,他恨起来,每天都和小谢站在马路边上值勤,双眼化作老鹰,随时准备将不友好份子驱逐出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