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道:“太子情志不畅,脏腑阴阳失调,气机紊乱,很像……很像是七情内伤之症。
”
所谓七情内伤之症,与后世的心理疾病类似。
康熙粗通医理,自然听说过这种病,顿时提起重视:“此病如何医治?”
太医引经据典:“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
即告诉病人这个病的危害,提高重视;说明这个病可以治好,增加病人战神病魔的信心;告诉病人如何调养,明确治疗方案;最后是解开病人的心结,帮助他康复。
“以上四条,前三条都交给微臣,唯独最后一条,微臣实在不知。
”太医盖棺定论,“心病还须心药医。
”
也就是说,搞不清楚病人之所苦,前三条做了也是白做。
康熙听到最后眉头紧锁,扬声问:“老四,你可知太子心结为何?”
四爷并没回答,只是让苏培盛将太子一直抱着的大红襁褓拿来。
康熙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气得额角青筋都鼓了起来,没有立刻表态。
四爷抿唇,见皇上冷脸,立刻给出第二套方案:“七情内伤主要由情志不畅所致,或许围猎能解。
”
太子喜围猎,还专门在雾隐山建了一个皇家围场,太医觉得围猎之法可行。
康熙一听就知道老四在打什么主意,亲自去毓庆宫看过之后,还是蹙眉同意了。
与此同时,有人跑到太子妃面前把孩子的事说了,太子妃又惊又怒。
大婚之前,她额娘派人打听过,说皇上对太子管束极严,毓庆宫姬妾不少,却没有孩子出生。
小妾都是玩意儿,看不顺眼可以随便打发,但孩子不一样。
孩子是天家血脉,比他们的生母金贵多了。
谁也不想一进门就当后妈,只要没有孩子,一切好说。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她前脚才进门,后脚就听说太子与宫女有了孩子。
最离谱的是,那个宫女并不在毓庆宫当差,而是雍郡王妃的陪嫁侍女。
为了保住孩子,那个怀孕宫女居然被雍郡王妃想办法送出了宫,好好养在自己家中,待价而沽。
太子与雍郡王交好,无人不知,可雍郡王妃是个什么情况?她让陪嫁侍女勾搭太子,还偷偷生下孩子,意欲何为?
“那孩子是男是女?”太子妃震惊归震惊,脑子并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