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意小众!”
“听过赵文斋么?”
“听过吧?钟雀楼往前的文化展览馆,文斋雅舍,就是这人,你别看这对玉雕年数不长,这可是出自赵文斋之手,你去拍卖行打听打听,赵文斋的作品每年都什么涨幅,那可是重金难求的雅器,要不是看你跟我有缘,我未必舍得卖给你。
”
马褂店主在手上比了一个数字:“就这,都是交心价。
”
当时店里的气氛究极古怪。
马褂店主见多了买不起而不屑一顾和被唬得一愣一愣的类型,没见过这种彼此递着眼神,又彼此沉默的场面。
最后还是彭维州先开了口,要买玉雕的也是彭维州的朋友,他拿眼神戳了戳旁边的赵牧贞:“状元,帮人看看。
”
马褂店主便把目光移到赵牧贞身上,也暗自打量一番后,笑道:“怎么,这位是行家?”
彭维州摸摸鼻子说:“行家不算,可能……懂点皮毛吧。
”
在檀南门大街开店,迎来送往,唬来骗去,讲究的就是一个应对自如,马褂店主立马夸起来,说看赵牧贞这个年纪能对古玩雅器有研究可太不容易了。
赵牧贞说他不懂,只问了一下那对东西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马褂店主报了个时间,又顺手编了个故事,大体意思就是文斋先生创作这对玉雕有多么不容易。
赵牧贞听完后说:“他那时候是挺忙的,人在郦安修复古遗址,不过九几年他就已经不出作品了。
”
东西自然是没买了,店主追出来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信口雌黄说他东西是假的这就有点不厚道了吧!
他们那时候已经走远一截,卜心慈撇嘴回头,干干脆脆说了:“赵文斋是他爸,编人家亲爹的故事,骗人家朋友的钱,到底谁信口雌黄?谁不厚道啊?”
后来但凡圈子里谁带外地朋友来檀南门玩,这件事必要提及,口口相传。
中午在附近吃了饭,一行人也逛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