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的痛苦。
简而言之,他碎了。
如果他不是国相,这个时候,他会去游访名士,和他们论经辩道,以此来开解心中的困惑。
可时局容不得他慢悠悠开悟了,回到北海国的第二天,段宁就派人来催他上路。
“看来姑臧君和曹班确实相交甚笃。
”刺客对孔融如是道。
从北海国到琅琊国,轻骑急行也要整整三天,他没行过军,想着这次出行,出人出力的都不是他,他只需要等刺客得手后,将消息传递出去,因此他和同行的刺客,每人只带了一只皮囊,里面装了约莫五日的口粮。
他们约定次日出发,到了第二天上午,孔府的仆役送他出城,他被人扶着下了车架,段宁骑在马上,环抱手臂,居高临下地打量他,他想抬头看对方的表情,但阳光实在刺眼,他只能看向段宁身后的骑兵队。
然后他就发现,段宁手下的士兵,都在打量他手里鼓鼓的皮囊。
“孔使君,伙食不错。
”段宁挑眉。
孔融这才反应过来,其他人都没带干粮,就他带了,倒显得他有多矜贵一样。
他面上发烫,连忙将皮囊丢给仆役,埋怨道:“说了不用就是不用,莫再甩给我了。
”
说完还看向跟着他一起的刺客。
刺客许久没有吃饱肚子了,见状纵使再不舍,也只能将自己的干粮袋子丢给孔府的仆役。
前往琅琊国的路并不好走,除了中间有一段,是从不其县侯国,通往泰山郡的官道,被修得宽敞平坦外,大部分都是蜿蜒的山路。
段宁的骑兵机动性极强,即使在山林间行军,速度也丝毫不慢,他和刺客被安置在了队伍的中段,这就导致孔融根本不敢放慢速度,腿很快被磨破了皮,也只能强忍着继续前行。
眼看着天都要黑了,骑兵们也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意思,孔融实在饿得两眼发花,不得不疾呼:“停,快停一停!”
队伍依然前行,左右的骑兵都没有理会孔融。
“姑臧君!”
孔融猛地深吸一口气,大喊:“姑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