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母亲,我再去核点一遍聘礼。
”
方氏心里其实有疑问,或者说全府上下都有疑问。
那就是老夫人为何要这么急着给铮哥儿娶妻?
只不过,她也不敢真去问婆母。
方氏走后,老夫人闭上眼睛,又转起佛珠念起了经。
佛祖保佑,保佑她的孙儿平安到老。
第3章出发庭州
贞定七年,二月初五。
崔琳琅起床这会儿,日头还未起来,外头依旧还是白茫茫的一片。
站着由丫鬟穿好大氅后,早膳还未用,崔琳琅就直接去了母亲院子。
“娘,我听爹说,您好些天都没睡好觉了?”
这一年里头,崔琳琅是眼见着母亲瘦了不少,一开始还好些,她要出嫁,要忙的事儿有不少,母亲日日忙碌,反倒没空去想以后的事儿了。
但过了年,婚期越来越近,母亲也越发忧虑起来。
“你爹也真是,在你跟前胡说什么?娘好着呢,还有一个月你就出嫁了,要带的东西多,难免忙乱,娘会好好顾着自个儿的身子,你别忧心。
”
李氏看着长大了一岁,出落得越发漂亮的女儿,心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舍,可不舍也没法子。
如今只盼着女儿到了庭州,也能过得好好儿的。
她这些日子也看了不少书,都说那边天高地阔的,规矩不像京城这般,又想到嫁到庭州没有公婆,又没有妯娌,日子许是比京城更舒心也未可知。
崔琳琅点头,转而又说起嫁妆的事儿,娘忙起来,许就不会那样多思多想了。
“娘,女儿觉得,这一路过去千里之遥,东西带多了路上不便,行李还得少些。
”
“可……你的嫁妆如何能少?”
轻车简从的道理李氏也懂得,可是女儿的嫁妆摆在那里,是如何也少不得的。
光崔家公中给的嫁妆,都比份例定好的厚上不少,老夫人念及孙女儿远嫁,还拿出了不少体己。
再有这是圣上赐婚,不久前还以太后和皇后的名头,赐了不少东西,说是给姑娘的添妆。
“娘,御赐的嫁妆,自然是减不得。
家中给我的嫁妆却可变一变,依我看,好些东西带着不便,不如换成银两银票,陪嫁的衣裳也不必太多,直接带布匹。
另外,庭州偏远苦寒,怕是缺医少药,依我看,还得多带些药材才是。
”
说完这些,崔琳琅调皮一笑,拉着母亲的手道:“还有就是,母亲多给我带些零嘴儿吃食,要好存放的,要是我想家了还能尝尝家里的味道,特别是母亲您做的盐渍梅子。
”
李氏一听这个就笑了,“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