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结构,然而,艺术创作嘛……
不过,说到蛇,情况就更为复杂了。
没有任何生物学证据能够支持艾伦书中的描写,但一些胆大且充满好奇心的读者,决定亲自进行实验。
几位冒险者抓来了一条无毒蛇,试图从蛇身上找到所谓的“口口口”结构。
然而,经过一番仔细检查,结果显而易见蛇身上根本没有任何类似的结构存在,和肉眼所见的一样,全身都是光滑的鳞片。
这种失败的探索并没有让他们气馁,反而让他们坚信一个观点:之所以看不见这些构造,是因为它们被藏得太过隐秘。
这一想法迅速在热衷于破解谜团的读者中传开,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讨论的热烈进行,俱乐部很快决定将此事作为一个悬赏活动,发出公开通告,号召各路人士前来挑战。
虽然悬赏金数额并不庞大,仅仅是为了增添一些趣味性,但这一活动的吸引力却远远超出了预期。
俱乐部的各种社交场合里,都有成员们积极探讨,猜测谁将成为第一个揭开“蛇之秘密”的胜利者。
“有没有可能,艾伦是随手编造的?”这个话题渐渐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的读者认为,蛇的口口口藏得如此隐蔽,艾伦恐怕也难以发现,或许这只是艾伦的灵感闪现,随便编造出的虚构特征。
但另外的人则坚持表示其他兽人的生理构造都有例可循,没道理在蛇这一方面就出现漏洞,如果艾伦真是随手编写了这种结构,那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更常见的动物,而是偏偏选中了蛇呢?或许艾伦在创作时,确实发现了某种大家尚未认知的蛇类特征。
不知道是为了证明艾伦的正确性,还是想要证明他只是随手一写,这个问题引起了一些有钱人的兴趣。
这些身家丰厚的人,居然一掷千金,雇佣专业的解剖学家,资助私人实验室,要求他们对蛇的生理构造专门进行研究,无论是否真的存在这种“口口口”结构,一定要拿到一个确切的结果。
实验室:???
第361章博物学家艾伦
“真是太奇怪了,”大学校园里,文学教授艾伯特正在林荫道上一边散步,一边听同事一位博物学家吐槽,这时候的博物学包括现代的生物学、矿物学、以及部分考古、天文地理、气象的研究,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博学,而这位博学的学者此时却一副天塌了的样子,抱怨着一位资助人的奇葩项目,“他居然想知道蛇的生理构造!我是说,比较……的那种。
”
在这位同事的暗示下,艾伯特顿时意会,同样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来,“啊?怎么突然对那种那种构造感兴趣?”
“据说是一本地下小说的功劳,”同事耸了耸肩道,“老实说,我觉得如果他们的求知欲放在正经的学术研究上,恐怕还真能比我做得更专业。
”
“什么地下小说需要涉及这部分的内容?!”艾伯特震惊道。
“我也不清楚,”同事摇了摇头,“但是好像他们相信蛇的……你懂的,说会有两个,而那位有钱人想知道是不是真的他想知道的只有这个。
”
“两个……”艾伯特一时愣住,试图理解对方的意思,但还是迟疑了,“两个……托马斯?”
“哈哈哈哈哈,”同事大笑着,大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没错,看来你对这行很有了解。
”
虽然在艾伦先生的“清洗下”,“托马斯”这种隐晦的指代词已经慢慢从地下小说中消失,但毕竟两位学者的年纪都不小,跟不上流行趋势,依然沿用着自己熟悉的“老词语”。
“能想象出这一点,这位作者的想象力也是让人震撼,”艾伯特感叹了一番,对这本地下小说生起了好奇心,“难道,会有人如此荒谬地,写出蛇和人的……这也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