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0章

首页
    忙转过头去。

     那目光锐利的像是要扎进人心里头去。

     他们是来找老板元应成的。

    老板对那名妇人也非常恭敬,哈腰鞠躬,甚是礼貌,又招待妇人参观元字号。

     甘铁池后来知道,那妇人就是唐门的二少奶奶,带着人来研究袖箭的制作。

     唐门对袖箭的要求极高,而袖箭的优劣取决于两个地方,一是机括的设计,二是所用材质。

     唐门对袖箭的需求大,单件工价高,对元字号而言这是一笔重要的收入。

    冷面夫人走后,留下了八名据说来自金羽山庄的弓手参与袖箭的制作。

    他们改进了传统袖箭的形状,使其射程更远更有力,当然,这必须符合机括的使用。

     甘铁池与向海的父亲都参与了这精细活,但制作出的成品却颇不满意。

    唐门要的袖箭要比平常更短小便携,且希望能藏有更多箭支,这有相当的难度。

    作为铁匠的儿子,他们两人早将铸造当作未来的工作,为了这件事,两人又开始争执。

     向海说:“得把材料弄好。

    钢的韧性不足,做出来的弹簧力道就不足。

    ”甘铁池却说,坚韧的钢材不易取得,不如从机括的设计去思考。

     于是两名孩子又吵了起来,一个说对方无理,一个说对方异想天开。

    这一吵,足足大半年互不搭理,直到向海生了病,甘铁池去探望他,俩孩子这才言归于好。

     感情虽然恢复,但争吵可没结束,两人开始往各自的方向钻研起来。

     没等这俩孩子长大,元字号已为唐门设计了一款新式袖箭,一式两发,威力也比往常大些。

    唐门满意了,订制了两千品,元字号每年只能产出两百品,分十年交货。

     但甘铁池与向海却对元字号的袖箭嗤之以鼻。

    甘铁池画了很多设计图给父亲看,但父亲只是摇头。

    至于向海…… 十九岁那年,向海笑嘻嘻地找到甘铁池,给他看了一张图。

     “这是什么?钢炉?”甘铁池皱着眉头,“底下放的焦炭也太少。

    ”那是一个下层满布风口的炼钢炉图形。

    “你把焦炭放哪?”甘铁池问。

     “把生铁置入,焦炭放在底层,之后鼓风。

    ” “温度不够。

    ”甘铁池道,“这铁水在锅里凝成一团了。

    ” “要是放太多煤炭,炼出来的钢脆度太高,打造不了好兵器。

    ”向海说,“我们试试。

    ” 可这不是两名少年试验得起的东西。

    向海的设计需要很多银两来实现,而元字号已经无心在锻造这块继续精进了。

    这块老牌子,生产的是大量价廉物美的兵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