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6章

首页
    “这入城费一文,临时的摊贩还要交五文钱的摊位费。

    ” “其余的就只知道华荣坊是富贵人家住的地儿,那里的家丁小厮个个霸道,惹上了就不好了,所以没事儿啊,可千万别往那些个地方去。

    ” 赵昭棣把沈婆婆说的这些都记在心里,虽然从她这里得知的信息不多,但也是有用的,毕竟知道了她这野菜要拿去东市卖。

     赵昭棣问:“那婆婆你也是去东市吗?” 沈婆婆点点头:“我这鸡蛋虽是被人家酒楼预定了的,但还剩些许鸭蛋和鹅蛋,得去东市看看能否卖出去。

    ” “那咱俩一道。

    ”赵昭棣说:“如果回来的时间赶巧,我的马车也可以拉你一路,若不赶巧,便没法子了。

    ” 沈婆婆懂赵昭棣的意思,这出门在外做生意大家各有各的忙碌,能赶巧最好,不能赶巧也不能强求。

     即便是不能搭上回程的马车,这然丫头有这份心且拉了她这一道儿,她心里已经很感激了。

     两人一路话着家常倒也不无聊。

     赵昭棣从沈婆婆的口中得知,她家养了五六十只鸡,二十多只鸭子,还有八只大鹅,就这些数字还不算上刚孵化的那些小的。

     所以她每隔三天就得往锦城跑一趟。

     赵昭棣心里有些惊讶,别看沈婆婆已经年迈,人家还是个养殖大户呢。

     但赵昭棣还是有些好奇,她都一大把年纪了,为何还要如此奔波?家里难道就没有年轻力壮的吗? 对此,沈婆婆说的是,她本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大女儿远嫁,小女儿因难产而亡,小儿子在幼时夭折,剩下的三个儿子在三年前从了军,虽说是打了胜仗,却再无音讯,大家都说战场上刀剑无眼,她的几个儿子怕是早已经死了。

     他们老两口渐渐的也接受了这个事实。

     好在大儿媳留下了个遗腹子,如今已经两岁,也算是有个慰藉。

     至于大儿媳,二老不不忍心看她年纪轻轻就守活寡,一年前便放其改嫁了。

     至于沈婆婆,其实也才没有四十出头,只是因为孩子的事,早早的就愁白了头。

     加上她相公腿脚不利索,这家中的大小事情全都是她在操劳,风吹日晒的,人便更加显老一些。

     其实赵昭棣觉得她是一个可怜的女人,但在沈婆婆身上完全看不出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