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以后想办法“赔”对方一个合适的老婆,至于他,当成兄弟相处就行。
如果杜家大郎无法沟通、非要强求,他也有办法脱身。
“据说从京城到这边的官道有一段坏了,耽搁了一阵子,大概还有半个月吧。
”秋华年回忆着。
两个多月前,李寡妇病重,终于不再强撑着,托人给在京中的大儿子送信让他回来,然而急病不等人,信送出去不到十天,李寡妇就离世了。
这个为家庭和儿女操劳了半辈子的女人临终前把所有事情交代清楚,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原主悲痛不已,只能一边再托人给京中的杜家长子传口信,一边操持李寡妇的丧礼。
前几天,杜家长子的回信终于来了,带来的却是他的老师被下了大狱,他被困几个月,最近才以回乡祭母为由脱身出京的噩耗。
“快回来了就好,你们家全是年岁不大的人,有个成年男人方便的多,半个月正赶得上今年的春耕。
”
考不了科举,种地总有用吧。
秋华年见胡秋燕面带犹豫,像是还有话想说,猜测道,“婶子找我家大郎有事?”
“我男人”什么的,打死他也叫不出口!
“那个,你家大郎回来后,总得找个营生做,他打算在村里开私塾的话,我想请他给我家云康开蒙。
”
秋华年心下了然,时下读书是相当费钱的事,杜家村的条件算十里八乡中不错的,村里也没有私塾,孩童想要开蒙,最近的是镇上一家老秀才开的私塾。
从杜家村到镇上坐骡车需要半个时辰,步行一个时辰,对习惯双脚赶路的村里人来说不算很远,但开蒙年龄的孩子还不能一个人去上学,必须得大人接送,农忙时候,哪来这么多时间。
胡秋燕觉得杜家大郎好歹是当初被大儒看中的神童,在京中游学多年,就算前程断了,学识还是摆在那里的。
如果他以后在村里开私塾,自家云康开蒙岂不是又方便又省钱。
杜家大郎要回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