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8章

首页
    牧民们的意思很明显―― 平川的粮食送到了长安,他们的牛羊就送给平川军;六部的官员掏出了自家存粮,他们就送肉给官员们吃。

     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长安那个朝廷,而是平川,只是平川。

     有了牧民带头,平川百姓们仿佛一下子有了目标,纷纷把自家多余的粮食、棉被和囤积的年货拿出来,送到官衙。

     很多人都是摸黑去的,三省六部大门紧闭,各部官员却没有下衙,而是彻夜忙碌着。

    因此,百姓们只是把装粮食的袋子或箩筐丢在了朱雀门外。

     第二天,天蒙蒙亮。

     一位官员拖着疲惫的步伐从衙门出来,看到堆积如山的米面粮油,顿时愣住了。

     紧接着,又有更多官员走出来,无一不在这座“小山”前驻足。

     所有人都红了眼圈,包括楚溪客。

     其实,他并不是“圣父”,之所以做出支援长安的选择,并非只是出于一颗不图回报的善心。

     之所以不趁这个机会打回长安,是因为平川现在还没有那个实力,即使今上当真激起民愤,平川军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拿下长安。

     更大的可能是,其余节度使等到平川和长安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利。

    毕竟,现在的平川在那些人眼里就是一块香饽饽,若不是平川军余威尚在,他们早打过来了。

     这一刻,看着平川百姓的“回馈”,楚溪客偷偷觉得,也许偶尔圣父一下也挺好。

     当然,善心归善心,政治博弈还是要搞的。

     楚溪客之所以派出两万平川精卫亲自押送粮食,就是不想让今上做这个好人! 接下来,全大昭都看到了平川的精彩操作。

     平川的粮食送到长安之后,没有进城,更没有按照诏令的要求送入富国仓再由朝廷统一分配,平川军直接在城外找了个开阔的地方,安营扎寨,搭设粥棚。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每一个粥棚上都明晃晃地挂着一个大牌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