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这一传说中的古砚重现于世。
文人们感动之余,向那位“后人”提出购买的意愿,谁知,对方眉毛一竖,恶声恶气――
“不卖,一个都不卖!”
这下,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世上还有用钱买不来的东西吗?这可真是太超凡脱俗、太令人敬佩了!
这么一搞,贺兰砚不仅没有沦为大路货,反而身价倍增。
文人们纷纷写信,告知长安、洛阳等地的同窗好友;嗅到商机的商人们果断启程,亲自赶到平川,试图分一杯羹。
就这样,人托人,最后托到了楚溪客这里。
楚溪客坐在胡椅上,看着一圈目光殷切的商人,一副为难的样子:“贺兰砚啊,平川城的存货也不多啊,我还想自己留着用呢!”
有那么一瞬间,商人们险些脱口而出:就您那笔狗爬字,还是不要浪费了!
第156章
平川王殿下演技大爆发,把那些精明的商人们都唬住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从前的平川地界环境恶劣,人烟稀少,消息闭塞,这才让楚溪客的“故事”有了变假为真的可能。
他甚至让人排了一出参军戏,把“蒙恬将军忠心下属独守贺兰山,凿砚祭奠”的故事演给了百姓们看。
这个故事一分真,九分假,真的是蒙恬将军确实在贺兰山附近屯兵十万,也确实留了一些屯田兵及其后代,其余的都是假的。
然而,百姓们看得多了,总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家先辈们曾讲述过的“蛛丝马迹”,这些蛛丝马迹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就连当地百姓都坚信真有“蒙恬将军的下属”这个人,也真有“传承千年”的贺兰砚了。
见证并参与了全程的蔷薇小院一家人笑而不语。
文人们想买,又不好意思死缠烂打,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商人身上。
商人们托了各种关系搭上楚溪客,楚溪客为了证明“贺兰砚不是你想买就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