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还有一批特殊的人,那就是随军的家眷。
前几年平川军备受朝廷打压,军饷缺斤短两,军户们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家眷们回了娘家也常常抬不起头。
今年却大大地不同了。
军属们不仅买棉衣便宜,各家还有免费发放的棉絮和棉布,娘子们便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做成棉衣棉被,趁着省亲的机会带回去。
姑嫂姐妹们瞧见了,羡慕又好奇:“这么精巧的被褥,要花不少钱吧?”
军属娘子笑着答道:“没花钱,棉絮、棉布都是营中发的,和石炭一样都是过冬的填补。
”
老娘亲心疼道:“请绣娘缝制的话也得花钱啊!”
军属娘子温声说:“这也不必花钱,都是我自个儿摸索着做的。
”
一位堂嫂酸溜溜地说:“三娘子何时针线活这么好了?该不会这些年都在做绣活讨生计吧?”
若放在从前,被如此拐弯抹角地讥讽,军属娘子八成心里要难受许久。
不过,现在不会了,因为日子好过了,心里有了底气,也就不会那般敏感自卑。
她继续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原本做得确实不好,正巧赶上棉纺厂开了个授课班,只要是上工的时间,绣娘师父都会等在那里,去了就跟着学,三五日也就学会了。
”
“谁去了都能学吗?可要行拜师礼?”
“都能学,男女老少都可以。
起初我们也觉得不带束??的话不好意思,便好歹包了几兜点心果子带去,不成想绣娘师父却不收,只说她的工钱里已经包括了。
”
军属娘子慢悠悠喝了口甜丝丝的红糖水,里面的红糖还是她刚刚带来的。
“后来大伙才知道,这是平川王殿下亲自下的令,不仅不让棉纺厂收学员的钱,还管我们一顿午饭,为的就是鼓励更多没有工作的妇人前去学习,掌握一技之长。
”
说到这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