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纾看着他的模样,顿时猜到什么,面上一喜:“你当真――”
“你当真是个小脏猪,赶紧去洗洗,别打扰我和你小爹办正事。
”
贺兰康故作嫌弃地摆摆手,实际是不想让他看到自己“低声下气”地给云州刺史写信。
不过,楚溪客眼神好,恰好看到了那句“云兄安好”,顿时咧开嘴:“大爹该不会为了我,在求云州刺史吧?”
“哪儿来的脸?不过公务而已,和你无关。
”贺兰康啧了一声,胡乱把信纸卷了卷,塞进海东青爪边的竹筒里。
楚溪客眼睁睁看着海东青振翅飞走,才坏兮兮地弯起眼睛,大声道:“阿爹,我找到煤矿了,好大一坨!”
贺兰康愣在原地三秒钟,腾地一下跑向窗口,拼命吹口哨。
海东青已经飞远了,带着贺兰康生平头一封“低声下气”的公务信。
第132章
贺兰山的储煤量,那可是烧个几百年都烧不完的程度啊,这还单单只是一个矿坑!
不过,挖出来的第一批煤楚溪客没有用来烧砖,而是廉价卖给了平川境内的百姓。
后来,执失婆婆带来草原上的消息,说是北边下了大雪,许多牧民都遭了灾,牛羊一批批死掉。
执失婆婆原本的意思是问问楚溪客要不要羊毛和羊肉,没想到,楚溪客不仅收了牧民的羊,还赊给他们一批煤!
虽说是赊,但他没要任何押金或契书。
但是,牧民们根本没有赖账的意思,不仅穿越数百里荒原送来更多牛羊,看到平川城缺人手,还自发地留下来,帮着挖煤烧砖。
楚溪客见此情形,干脆在城外划出来一片地方,搭了几个厚实的军帐,盘上锅灶和火炕,让他们把草原上的家人也接过来。
牧民们感激不已,有了楚溪客的接纳,部落里的老人和幼童就能活命。
这一消息在草原上传播开来,前来投奔的牧民越来越多,城外的军帐从原来的十几个变成了几百个……
就是从这一年起,每逢雪灾,漠北草原的牧民南迁至平川城过冬便成了传统,也只有平川城的百姓在称呼他们的时候会说“牧民”,而不是暗含排斥意味的“突厥人”。
究其原因,大概是从楚溪客发布的第一则关于漠北牧民的诏令开始的吧,他在诏令中说的是“牧民”,百姓们也就跟着这样叫了。
直到千百年后,后世史学家每每谈及这段历史,都大感惊奇。
谁都没想到,每逢冬寒季节,困扰历代帝王的突厥劫掠边境的问题会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