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

首页
    老练的木匠,何不请他们出马,做出一个大水轮,利用水利带动踏碓来舂米?” 水利舂米古来有之,伏波曾在纪录片里见过类似的东西,也能画出个大概。

    这几个村的木匠连船都能造出来,造个水车、连动杆,应该也是能行的。

     “这是……水碓?”孙二郎怎么说也是常年跑海的,见识比一般的渔民要强多了,一听伏波的形容,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然而明白归明白,下决心却不容易,见他不吭声,李牛先嘟囔上了:“且不说这水碓做起来麻烦,咱们这儿容易遭风灾,万一给吹坏了怎么办?” “三个村子,总能选出合适的地方。

    而且三家共同营建这个舂米坊,也比单打独斗要省力。

    咱们运粮不是一锤子买卖,所谓磨刀不费砍柴功,现在花些力气,将来的收益也更大。

    ”伏波说的笃定。

     这能成吗?别说是孙二郎和李牛了,连林猛都迟疑起来,小声道:“此事太大,我得问过村老才行。

    ” 的确,若真要建舂米坊,还不知要多少动用多少人,怎么可能不经过村长、族老首肯? 李牛在村中的发言权大些,关注的也是更要紧的问题:“让木匠来造,兴许能行,只是作坊不比旁的,要多久才能修好啊?” 造船需要的技巧可是所有木工里数一数二,能造船,其它也能触类旁通。

    那水碓只是个大轮子,应当没有太大难度。

    难的是建造作坊,要盖屋,要选择水流充沛的河道修建沟渠,还要考虑到避风的问题。

    这可是舂几百上千石稻米的作坊,耗费的人力物力绝不会少。

     “三家合力,至少也要一个月才能完工,秋收是肯定赶不上了。

    ”孙二郎若有所思的顿了顿,“但是下次运粮回来,却是直接能用上。

    ” 他们只运这一次粮吗?交趾稻可是三熟的,而且跟本地稻米收割时间正好错开,这可是成千上万石的买卖。

    只是把稻谷舂成糙米,价钱就能飙升,若再仔细碾磨,制成精米,还能提一提价。

    这可就是能传子孙的家业了,只凭粮食一样,就能让村人们富足起来。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舂米坊并不属于孙家,而是属于整个船队,他们三村人的。

     孙二郎抬头,看向那身姿挺拔的少年人。

    只是运粮,他们三家就被绑在了一起;利润平分,更是要共同进退,不能只顾自家;而到了舂米坊建成时,这支船队就成了一体,再难分离。

    这便是他的打算吗?只用这么几招,就把三家捏在一处,掌控起来。

    这样的心思手段,简直让人心惊。

     然而孙二郎并不讨厌这些谋划,自己只看到一步的时候,对方就已经看到了三步、五步之后的事情,有这样的人领头,对于他们其实是好事。

    如今的世道,想活下来都勉强,可这少年人接手后,只短短两月,三个村子就翻天覆地,还有了盼头和目标。

    既然如此,还犹豫什么! “我愿担起此事,早日修成作坊。

    ”孙二郎郑重开口。

    之前分配任务时,只提了林猛和李牛,其中用意不言自明。

    伏公子相信自己,那么他就要担起责任。

     没料到孙二郎真的应下了,李牛有些吃惊,却也不觉得奇怪。

    要知道修建这个作坊,少不得三村交涉,更别提还有集结人力,盖房选址的问题,其中琐碎想想就让人头痛。

    孙二郎是他们三人中最沉稳干练的,正适合搞这些麻烦事儿。

     见孙二郎应下了差事,伏波也舒了口气。

    搞定舂米坊,这个团队才算真正稳定下来,她也算有了立足之基。

    微微颔首,伏波又道:“我船上还有樟脑和胡椒,要不要先运去番禺发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