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宫独奏的,加上还有如从闲情雅性的。
李奇邃唯能想到一人。
那就是,谢循。
许是李奇邃的吵闹之声吵嚷到了听曲品茗,谢循稍含燥意地捻开茶盖,水雾腾起,他以瓷盖刮起细细的茶沫,这动作反复数次,留下澄清的茶汤,这才满意,遂才抬眼扫向李奇邃。
李奇邃一怔。
他虽身在官场,但骨子里终究是个不不成器的半吊子,朝中的尔虞我诈、党争派系,他向来摸不清也不屑于参与。
就如大理寺是被典狱日益抢了风头、失了地位,按理说他不应当跟这位死对头有啥交情,可李奇邃向来粗线条,大理寺是大理寺,他是他,大理寺的荣辱和敌人关他李奇邃什么事?
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脸皮厚。
李奇邃朝着谢循就是挥手大呼道,好似热络的感觉:“国公,国公!还请您帮忙。
”
陆观棋接到谢循的示意,请李奇邃上前回话。
陆观棋替李奇邃倒茶:“圣人于三年颁布此律,无论官员进出汴京都必须有文牒在手,防的即是有心作乱的胡人潜入进京,还有则是急欲撤京的叛贼。
”
“身居在官位的人,都不容易,校尉也是规矩办事,少卿不必如此气怒。
”
理是这么个理,可李奇邃完全听不进去,“我也不想,可文牒就在须臾前被一个小贼摸走了。
”
陆观棋:“少卿莫急,典狱会帮着拿人。
”
李奇邃激动道:“那便来不及了!”
茶盏碰到嘴边,谢循眯着眸子,终于发话:“是什么紧急的案子,亦或者是有什么要紧的人,竟让少卿连行囊也来得及收拾,还有身边也未有司直、案吏和仵作跟着?”
语气分明很是平淡,毫无情绪起伏,却无端给人刑讯的感觉。
李奇邃坐立不安,光是谈笑间就差点被谢循猜到大半,正想着如何圆谎的时候,谢循忽然说道:“少卿既然有求于谢某,那谢某定会帮你。
”
李奇邃眼睛亮了“当真。
”
“正巧,京中腊梅都已凋谢殆尽,谢某有心赏景,可惜美景不等人,只好出京再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