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孩子,也常带着孩子来陪他。
不过几次以后,季衔山就劝住了她:“孩子还小,不能长时间见风,不必总是将她抱来我这里。
”
陆琢道:“我们过来的时候都是坐轿子的,哪儿会见风。
我都裹得很仔细。
”
季衔山摸了摸圆圆的小脸,问陆琢:“太后给圆圆取大名了吗。
”
“还没。
”陆琢试探道,“你有什么想法吗。
”
季衔山笑道:“长辈在,当然是让长辈给圆圆取名,才更有福气。
”
顿了顿,季衔山还是选择说得更直白一些:“母女天性,你尽管去亲近她,但是,不必让她亲近我。
平日有空的话,多抱她去太后那里,太后会好好待她的。
”
其实要是陆琢舍得的话,直接将这个孩子养在太后身边是最好的。
但季衔山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他已经很对不住陆琢,实在不忍心在她生产不久之际,就对她说出这种话。
霍翎也没有要从陆琢身边抱走这个孩子的打算。
孩子还小,就算以后要手把手教导,也不用急在这一时。
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实在无力去照顾一个这么小的孩子。
况且
她也无心再从头到尾,事无巨细,倾注所有感情地抚养一个孩子长大了。
像现在这样,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陆琢每天都抱着孩子来给她请安,与她培养一些感情,但又不需要她事无巨细地操心与过问,就很好。
第186章“光复燕云的最好时机。
”
太庙兵谏造成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
借着这次机会,霍翎大肆清理了一批支持皇帝亲政的保皇派和守旧派。
这些人黯然退场后空缺出来的官职,很快就被太后一系的官员重新填补上。
在工部左侍郎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余年的邱鸿振,终于得偿所愿,踏出了仕途最关键的一步,晋升为工部尚书。
握着这道任命圣旨,邱鸿振老泪纵横。
要不是害怕自己殿前失仪,冒犯了圣人,邱鸿振真想抱着圣人的大腿嚎啕大哭啊。
当年在那个小小的永安县里,他曾对霍翎郑重行过一礼,谢过她的提点之恩,只觉得那就是她为他递来的青云梯。
但后来,提点变成了提携,青云梯变成了登天梯。
他这一生的风云际遇,已经称得上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