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章

首页
    话不说就过去了。

     但是再好,也是那种对外来人的好,那种隔离感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海上工作的性质特殊,朝夕相处的情况下,那种感觉就更明显了,因为他相当于是住到别人的家里,还没有自由可言,说实话,不比寄人篱下好多少。

     这当然没有对错可言,只是客观事实,不然海上的工资优渥,还包吃包住,但能招到干两个月小工都难,最多就是这个原因,一个陌生人,插入到一个完整的家庭里去,融合的再好都有缝隙,何况还有一些主家的心眼小,看不得花钱雇得人歇着,又或者觉得小工吃喝上占自己家便宜了,摆姿态使眼色,说难听的话。

     江归帆是融合得好的,那家人实在,他也不含糊,肯卖力气,加上他有心干这一行,待了两三年。

     最开始是跟自己两个亲哥合伙,他们早知道江归帆在海上的情况,了解渔排上收益之后,心动了,也过来当了几个月的小工,时机差不多了,兄弟三个人做排,盖房子,进鱼苗一气呵成。

     这种模式也维持了几年,熟悉所有的流程后,自然该分开了,毕竟他两个哥哥都结婚了,他们有老婆帮着一起干,也要赚更多的钱养孩子。

     分排重新建房又倒腾了几个月,江归帆最初才分了两个排,冬天有闲时间后,才和两个哥一起,几家轮流建新渔排,没有人不想多赚钱,每多一厢鱼,就是多几万甚至十几万,五个半排是一个人的极限了,禁渔期还好,上午不用喂鱼料,尤其是冬天水草长得慢,换网的频率低,一个人也绰绰有余。

     夏天不行,一个人扛不住那么大工作量,自然想着招小工,按照以往海上人的经验来看,小工都干不长久,最忙的几个月过去,不干也就不干了,也省得冬天明明没什么活,也要管一个人的饭,发一样的工资。

     江归帆也是那么想得,他没想过姜潮生会留太久,毕竟像这样的年轻人最没定力,根本受不了一直闷在海上,十天半个月不出去一趟,他年轻的时候是个例,不代表人人都是个例。

     数十年的海上生活,从一个一言不合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年轻人,到现在独当一面的小老板,他的性格沉稳了太久,甚至变成了沉默,因为长期和人的交流少,除了在岸上买东西要沟通外,回来一整天不说话都是常态,冬天的时候,几天不说话的情况也有,活成了海上的一座孤岛。

     都快忘了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类人,热情、赤诚,像是刮彩票中了三等奖,随便招来的小工踏实能干,相处起来也还算和谐。

     晚上他们没吃米饭,江归帆煮了鸡肉面条,稠糊绵软的面条上,飘了一层黄灿灿的油光,加上烂糊的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