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9节

首页
    朱翊钧拿过来翻了翻,不认得上面的字也就算了,连写字的纸他都没见过。

    好在文字只是一部分,还有许多图稿。

     光是看图,朱翊钧也能猜个大概,手稿上的内容涵盖医学解剖、建筑水利、天文星象、还有一些石头。

     朱翊钧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有译文吗?”“有!” 这卷手稿是意大利文,冯保为了将之翻译成汉文,费了不少力气。

     后来,冯保又向朱翊钧提起一个人,名叫威廉·吉尔伯特。

    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剑桥大学医学博士,英国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家。

     这一段话里面,朱翊钧只听懂了“御医”和“博士”两个词,但这个博士和太学里面教书的那个博士还不一样。

     冯保一一向他解释,什么是剑桥大学,什么是皇家科学院,什么是物理学。

     冯保提到这位威廉·吉尔伯特,并因为他在医学上有多高的成就,而是他在电学和磁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

     看完了那份手稿,听了冯保的介绍,朱翊钧意识到,这些西洋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发现。

     这些年来,因为朱翊钧的重视,大明也涌现出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比如李时珍、帅嘉谟、陈实功、徐光启、朱载堉、程大位等等。

     既然人家有皇家科学院,那大明也不能落于人后,朱翊钧决定在太学之外设立全新的弘学馆,专门研究数学、物理、医学、天文、建筑还有火器等学科。

     朱翊钧家的二皇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对自然科学充满兴趣,小小年纪,就立志要周游列国。

     朱翊钧拎着他的耳朵送进文华殿的厢房:“书读不好,出门只会被人骗。

    ” 老朱家以前,除了皇太子,别的皇子公主都当猪养。

    现在不一样了,个个都要读书,就连潞王的孩子也逃不过送进宫来读书的命运。

     潞王大婚之后,许多大臣上疏让潞王就藩。

    朱翊钧掐指一算,就藩要给他修建王府,指派太监、宫女、侍卫,还得发放禄米,把藩国的良田分给他,实在是不划算。

     于是,就让他在曾经的裕王府住下了,非但不提就藩的事,还给他安排了差事,替自己应付那些大小祭祀活动。

     如今,已经没有大臣在朱翊钧面前提“祖制”二字。

    反正祖制上不允的,朱翊钧都干了个遍,祖制早就约束不了他了。

     这一日,朱翊钧又在翻看当年东南沿海一带长达数十年的抗倭事迹,心中感慨,若是以如今大明的战力,非得将那小小岛国踏平不可。

     正在此时,陈炬急急忙忙进来,递上一封来自辽东的加急奏报。

     丰臣秀吉率兵攻打朝鲜,短短一月,就占领了王都汉城。

    朝鲜国王李昖冒雨逃往平壤,又从平壤逃亡辽东义州。

     他不顾群臣反对,求助于上国大明,甚至提出内附辽东。

     李昖在奏疏中提到,是因为丰臣秀吉要求他向大明用兵,他不同意,丰臣秀吉才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

     这个借口,朱翊钧看看就行了,没当真。

    因为他早就得到了消息。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将关白一职让给自己的外甥,自称太阁。

     “关白”一词出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天子。

    ” 到了日本,逐渐演变成类似宰相的官职。

     丰臣秀吉治国有方,日本结束战乱之后,一时间发展迅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