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飞的影响力。
而南方左武卫的表现同样古怪。
吕学文并没有北上攻击翔国人,反倒是在吕唯晨的帮助下,对左武卫进行了大清洗,两万余名武国人类战士(包括数十名将军、统领等高级军官)以身体不适为由,被迫退伍返回内地或者铁柳城;之后吕学文还杀害了附近几个城市的光明圣庙的多名神职人员,并彻底摧毁了当地的光明圣庙。
许多光明牧师,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死的,而这恶行,更是让吕学文变得愈发“臭名昭著”。
这种种因素加起来,“萧逸飞”这三个字几乎已经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忌,想不到李错刚刚当上代理大元帅,就在大谈萧逸飞政策的正确性,众人一时间当真不知道如何回应。
不过说来也正常,这李错不是萧逸飞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吗?
“难道就真的只能用雇佣军那种丧尽天良的制度吗?”良久,右武卫大将军萧善长打破了沉默。
“不。
这种制度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是杀伤面过广,有伤天和,乃至折寿,所以我并不打算使用雇佣兵制度。
”
另外有将领道:“那我们如何应对敌人这种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扯断各军联系之后再发动攻击的战术呢?”
“萧大元帅的攻击计划是环环相扣的整体。
既然我们不想使用雇佣兵制度,那他之前四处出击,多点开花的战术,虽然战果惊人,效率极高,可我们也就不得不放弃。
”
李错这番话一出,一众将领都是恍然大悟,大家都是钻进了牛角尖,确实,攻灭一国,我们拥有太多太多的办法,实在没有必要一定参照前任大元帅的战术。
不过话说回来,萧逸飞大元帅之前的战术当真是省时、省力、省事,而且老是打胜仗。
在他的统领下,大家似乎从来都没把对手真正看在眼里,但是反观现在,一个明国的黄毛小子,就已经让大家胆战心惊,如临大敌。
如果萧大元帅还在,加上那近三十万的左武卫,扫平明国,估计也是风卷残云,根本用不了三个月吧。
扫了在场的诸将一眼,李错道:“从综合国力来说,我国远远强于明国,只要我们能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逼着他们与我军进行决战,那胜利终究还是我们的。
不过,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诸位能够戮力同心,争取早日攻取明国,立下千秋万代之丰功伟绩。
”
诸将站起道:“愿听从大元帅号令。
”
接下来的战争,就完完全全用实力压人,李错出动了足足三十万军队,可是攻占城池的速度却大大减缓,如果说之前最多时平均三天就能打下一座城,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他也只是打下了三座城池。
不过与之前囫囵吞,一点都不消化不同。
他对这三座城池都采用了萧逸飞西征北荒原的策略,简单而言,就是驱逐富商和土豪恶霸,再把他们的田地房屋分给了那些赤贫的佃户和平民;再者就是约束部队纪律,严禁烧杀抢掠的事情发生;最后就是尽量拉拢守备军的动摇分子,许诺他们种种好处,让他们成为武军的耳目和工具。
这些措施一旦开始实行,就如同亡灵大军释放的瘟疫一般,开始迅速污染明国人的心灵,而明军游击队想再去那三个城市的附近骚扰,结果反倒是被受了好处的明国同胞出卖,成为了叛徒们获得赏金的重要筹码。
这样一来,吕正心已经明白,这位李错李大将军,实在是做出了最明智、也让自己最无可抵御的选择。
毕竟两军的实力摆在那里。
这样的速度虽然缓慢,但是胜在没有大的破绽。
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明国七十几座城池,最多五年,只怕就要完完全全成为武国的土地了。
不过他虽然意识到了眼前巨大的危险,却依然是无计可施,因为两军的实力差距太大,对方每一步走的都挺稳,自己就是想使绊子,只怕最后断的还是自己的腿。
于是他就只能再去看萧逸飞的战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