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59章

首页
    忙出来,宫女已将小丫头扶了起来:“娘娘,陛下,奴婢该死。

    ” 郑太后把哭花了脸的沈明彰抱起来:“你老实一会儿罢。

    ” 小皇帝见她把太后身上蹭得都是黑印子,又气又好笑:“等你长大了再让沈相和史将军揍你。

    ” 小丫头止住哭声一挑眉,气鼓鼓地对他磨了磨新出的乳牙。

     好在习武的时辰到了,史玉皎已在校场上候着,小皇帝习武去了,等他们操练完,史玉皎来接沈明彰,郑太后又留她们娘俩坐会儿:“听说沈相打小养了条狗,明彰出生后才不在了。

    ” “呀,这点儿小事都传到太后娘娘耳朵里了,”史玉皎微愕:“是,有这么回事。

    ” 郑太后给左右摆摆手,两个宫女出去,一会儿又提了个篮子进来,里面装着一条腊肠幼犬,圆头圆脑,又憨又机灵,她说道:“带回去给明彰养着玩儿吧。

    ” 史玉皎见沈明彰已将小犬捞起来抱在手上了,只得拉着女儿谢恩:“谢太后娘娘。

    ” 郑太后摇摇头:“说多少次了,史将军用不着这么客气。

    ” …… 六月天气热起来,一日沈持去翰林院,见院中地方紧张,新科进士们挤在一团办差,盛夏里非常辛劳,遂上书皇帝在宫中另设弘文馆,从翰林院优中选优,择数十人日夜轮流值守,要是小皇帝下朝之后有什么事情,或者紧急奏折送往宫中,可以召这些人来商议对策,对朝政做出决断,甚至兴致来了还可以与他们“畅文辞而咏风雅”,吟诗作对……说白了,相当于给小皇帝选一批私人幕僚,既能让小皇帝慢慢学着主政,又能分散左右丞相的权力,还能集思广益,几乎是个三全其美,不,四全其美,毕竟谁能入弘文馆,时常伴君左右,于日后的仕途那是再有助益不过的。

    消息一出,有人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抱负,还有人恨不得自己晚生些时候,遗憾怎么就没赶上这大好的机会呢。

     而对沈持而言,一阵子后,小皇帝习惯或者发掘这些英才辅佐的好处,才不会过分依赖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