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瑶见此鼻子又是一酸,但想到老人的身体,忍着悲痛劝道:“祖母,都是月瑶的不是。
不该招惹祖母伤心。
爹娘若是知道祖母日日为她们伤心,定然在九泉之下都不得安心。
还请祖母保重好身体。
”
话音一落,屋内众人均是一愣。
月瑶(三小姐)这是想开了?
不怪众人讶异,实在是自月瑶去了华林寺,寺庙的师太说要是月瑶真有孝心,那就抄满经卷给父母超度。
月瑶听信了这话,归来后便日日抄写经卷不假他人之手。
可这孝经越抄,月瑶整个人愈发陷入悲痛中走不出来。
每次见到老夫人,别说主动劝慰,若非旁人拉着她,她能抱着老夫人哭上一宿不停……
老夫人摸着月瑶的头,眼底尽是欣慰。
她一直担心自己一旦过身,老大不管内务,老大媳妇面上孝顺慈善,心却毒,月瑶在她手下只怕会讨不了好。
如今,二房所有的家资纂在她手里,莫氏不敢动。
以后呢?以后她不在了,月瑶若仍是不知事,内院就是莫氏一手遮天了。
届时,这孩子能避得了吗?
她知道自己身体状况,没几年活头了。
所以,不说她本就心疼这孩子,哪怕是为了幺儿,她也得为这个孩子做好打算。
现如今,见月瑶总算是从悲痛中走出,老夫人不由道:“月瑶,你今年也八岁了。
再过些日子府里要请教养嬷嬷来,月瑶,你到时候跟着一起学规矩。
”
老夫人本就怕月瑶钻牛角尖,只抄经书抄傻了,如今见着月瑶的神色与之前不一样,才试探性地说了一句。
月瑶记得,上辈子连家也是请了教养嬷嬷过来的,她当时一股脑地在抄往生经,哪里愿意分出时间跟着学规矩?
又仗着她娘曾教导过她礼仪,因此对于请来的嬷嬷教导,半点不放在心上。
可后来沦落到庵堂,她才明白,女儿家想要立足于世,需学会女红、厨艺、管家,世家女子更甚之。
反倒是吟诗作画,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如她,上一辈子